第15章 两江易主(2 / 2)

清妖 傲骨铁心 1630 字 12天前

这番话听的钱主事莫名其妙。

“不止是官面上的人,京里这地方水浑得很,三教九流各有门道。那些王爷、贝勒府上的管事、得力的奴才,宫里有头有脸的太监,他们的门路往往比正经官员更通幽。你要与这些人拉近关系,吃酒听戏,该花的钱不要省,省里会给你报账。”

到这,赵安稍顿,看着似乎并不理解其意的钱主事,淡淡道:“你可知为何当官的都要雇请绍兴师爷做幕僚?还不是因为这些绍兴师爷都是同一个地方出来,彼此互相提携,互通声气,形成一个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圈子么?

有了这个圈子,当官的才能知道更多的事。没这个圈子,很多要紧的事这当官的就不知.本官要你也搞个圈子出来,明白?”

圈子这个法很新鲜,但一听就懂,钱主事明白了,眼前年轻的赵大人不仅是要他管好安徽会馆,更是要他利用安徽会馆于京师构建一个上至朝廷重臣、下到三教九流的情报网。

一般这种事可都是官员的心腹家人才能为的,如坐京的、坐省的。

自己一个外人却被委以如此重任,把个钱文激动的心肝直跳。

赵安确实要用钱文,莫看这家伙把试馆搞成三产服务点,看着就是个为挣钱不要脸面的皮条客,可历史告诉他,优秀的政治掮客都是从皮条客做起的。

灵活,不要脸,是干这行的硬件素质。

自己手头暂时没有这方面人材,此人又在京里干了十几年,正好拿来一用。

不合格拿掉就是。

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喂草。

“钱文,你是吏员出身,按部就班想转成朝廷命官难如登天,不过你若能把本官的交托之事办好,本官年后便可行文兵部,以候选守备身份咨部充议,叫你做我安徽驻京的提塘官。”

“提塘官?”

钱文愣住,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

提塘官是在兵部正式注册的武职官员,普通省份为从六品,重要省份为正五品。

职掌传递本省来往公文,即各省咨送各部院公文及各部院咨行各省公文均由提塘官交发。各省官员之敕、印,亦由提塘具领送达。提塘官同时应办理邸抄事宜。

相当于兵部同各省联系的纽带,或者是联络员,通常由武进士、武举担任,亦可由巡抚保举。

各省原先驻京提塘官有正、副提塘之职,乾隆五年废除副提塘,只保留正提塘,一省一人。

安徽现任提塘官是个姓江的,武进士出身,赵安来京后这位安徽与朝廷的联络员却没来见他,也许是放假缘故不知本省一号位光临京师,也有可能是工作上的疏忽,或者别的什么原因。

总之,打现在起,那位江姓武进士算是被革职了。

没有理由。

安徽巡抚的大印在赵安手中,写个公文盖上印报兵部换人即可。

兵部,那是四傻子的地盘。

文转武,对于科举正途官员而言是走岔路,但对于钱文这样一个毫无背景的吏员来简直是鲤鱼跃龙门,一下就从吏变成了官,且是连升三级比正七品知县还高一级。

“提塘官非同可,非武进士、武举出身者难得,本官看你颇为能干特意保举于你,你若任心用事,不负本官所望,日后自有办法让你从武职转回文职,实授个七品知县,甚至五品知州,也绝非本官在此于你画什么大饼。”

赵安话音未,钱文已经“扑通”跪倒在地,激动的声音都打颤了:“大人如此抬举卑职,卑职便是肝脑涂地也绝不敢负大人所托!”

“起来吧。”

赵安右手轻抬,望着同样高撅屁股的钱文脸上露出一幅知己般的笑容,正欲就如何构建情报网,如何上下打点,如何拉拢人这块给予一些具体业务指导时,徐霖过来禀报方才有人来试馆将一封信交给护卫,是给赵大人的。

赵安接过信,信封很普通,且没有署名。

拆开一看,里面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却是熟悉的吴老师的笔迹。

“开年之后,两江孙制台调任川督佐福大将军征廓尔喀。苏抚福崧未得迁,继任两江者乃书麟也,其与和珅不和。消息得于嘉亲王宴间,当确凿,望大人知。”

吴老师这封信写的明显仓促,透露的情报却不亚重磅炸弹。

两江总督是赵安的顶头上司。

现任两江总督孙士毅因赵安的清官人设对其十分欣赏看好,更在老太爷那赞赵安为“两江第一能吏”,其大秘娄老师更是赵安“贷党”成员,通过娄老师不仅可以完全掌握总督衙门的一举一动,还能间接影响总督大人的观感和决定,对正在安徽大刀阔斧干事的赵安无疑是好事。

现在突然换上与和珅不和的书麟担任两江总督,事情就变得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