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后,光河网络迎来了第一批来自银河系外的访客。他们的飞船在记忆之桥上空缓缓降落,释放出如极光般绚丽的尾迹。
林小满站在桥上,看着这些来自更遥远星系的生命。他们的形态比之前的来访者更加奇特——有的像是流动的液体,有的由纯粹的能量构成,还有一个整个文明似乎共享同一个意识体。
\"欢迎来到光河,\"林小满微笑着伸出手,\"我是来自地球的林小满。\"
意识体的代表通过共鸣种直接与她的思维连接,传递出一种温暖而古老的感觉:\"我们从大麦哲伦云而来,追寻着你们的歌声穿越了百万光年。\"
这让林小满意识到,光河的信号已经超越了银河系的边界。泽尔族长在她身旁低声说:\"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跨星系文明的交流将改变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随着更多文明的加入,星际记忆库迅速丰富起来。林小满发现,不同文明对宇宙的理解方式有着惊人的差异——有的通过数学,有的通过音乐,有的通过梦境,还有的通过某种集体冥想。
\"如果我们能将这些不同的认知方式融合呢?\"林小满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也许我们能看到宇宙的全貌,而不仅仅是各自的片段。\"
她的提议引发了热烈讨论。最终,来自水蓝星系的艾瑞恩说:\"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宇宙之镜'项目,让每个文明贡献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共同构建一个多维度的宇宙模型。\"
这个项目吸引了数百个文明的参与。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和普通居民都贡献出自己的智慧。林小满惊讶地发现,即便是最平凡的日常生活经验,也能为理解宇宙提供新的视角。
然而,扩张也带来了挑战。一天,一个名为\"赫拉克\"的机械文明提出要接入光河网络。他们的技术极为先进,但文化中缺乏情感表达。林小满担心,这样的文明可能会误解光河的本质。
\"光河不仅仅是信息交换的工具,\"她对赫拉克的代表解释道,\"它是情感和记忆的连接。\"
赫拉克的代表用机械的声音回应:\"我们的逻辑分析表明,情感是低效的。我们寻求的是纯粹的知识交流。\"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林小满提出了一个妥协方案:\"我们可以为你们创建一个特殊的接口,允许知识交流,同时保护光河的情感核心。\"
这个解决方案被采纳,也为后来处理类似情况树立了先例。
随着光河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林小满开始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有一天,光河连接了宇宙中所有的文明,那会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