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想要争取时间,就必须想办法将日军12军主力在衡阳保卫战之后牵制在河南。决不能让这些日军在衡阳城的战斗结束后就马上归北!
如果那样的话,之前的诸多努力都就打了水漂,在河南的日军战斗力不弱,至少要比一战区的中国军队的平均战斗力强不少。
所以要牵制住这些日军随意北上,就需让在河南的一战区队伍都动起来。
实际在李志坚北上黄河北岸之后,河南战场上也不是一点动静都没,在日军12军将62师团和110师团北调到黄河沿岸之后,日军在嵩县、到临汝一线严密的封锁线有了一定的漏洞,李杰和程继贤于是就派出小部队穿过日军的封锁线进入豫中地区,在乡村间建立一些小的根据地。
但是这些不疼不痒的出击,根本无法有效牵制日军,李志坚知道想要争取时间,必须扩大出击规模,同时又不能等到衡阳之战结束,那样就有点太露骨,反而会将自己想要牵制日军不要北上的目的直接暴露给日军。
可是想要扩大战事,一旦战事扩大,之后的走势又岂是自己可以掌控?
并且现在一战区的主力13军、85军等几个军,都已经调到了重庆周围来准备保卫重庆,手头只有43军的两个师和第4集团军堪用,最近他又从这新7师和新8师两个师中抽调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力量北上河北,让堪用的力量更少。
一战区原有的力量中,19集团局和28集团军残存一点实力,但是他明白自己是否能指挥的动还是个问题;36集团军在李家钰牺牲后由刘戡继任,部队需要磨合和整训;
而15集团军和39集团军,虽说是集团军,可是这两部的实力都不怎么样,属于是杂牌中的杂牌。每个集团军军都只有一个军,15集团军只有一个骑兵第二军,而39集团军中只有一个新八军。
这两个集团军的长官何柱国和高树勋,何柱国是东北军的元老人物,现在东北军已经快要消亡,还仍被重庆方面猜疑,所以何也跟着不沾光;高树勋是西北军石友三的部下,高树勋以石友三准备投敌而将石友三活埋,之后在军中也是不受待见。
他们属于军界的边缘人物,属下部队人员不多,装备一般,且很多也没有斗志。之前重庆中央和汤恩伯都想对这些部队进行整训,但是却都遭到了花样频出的百般阻挠,对这些部队用军法和军令是没有大的效果,他们自有各种化解的对策。
这种情况想要将日军12军主力都牵制在河南。
难啊!
归根结底,还是自己手头的力量不足。
越走越烦心的李志坚决定不走了,还是回到指挥部,向留守河南的傅存怀了解起最近的情况。
经过傅存怀反馈,一战区各部队的情况和他猜测的一致,豫中的战斗结束后,至今为止不过两个多月,大多数部队的人员都没有恢复,豫中之地由于前两年的大饥荒,青壮年都逃荒外地,根本没有兵源可以征召,而重庆方面暂时顾不上豫西,所以也没有从别处给这里补充多少新兵。在弹药上则更是没有补充到位,现在重庆方面关注的重心在湖南,根本顾不上河南这里,好在日军也不愿意再开战火,所以双方保持着一种默契的对峙。
天气越发炎热,李志坚的心也跟着越发躁动起来,已经进入八月,能先知先觉的他知道衡阳的战事眼看着就要结束,如此好的收复石门的时机李志坚实在不愿意错过,可是始终无法找到牵制在河南的日军12军主力的办法。
李志坚对要不要让在河南的部队扩大破袭规模而患得患失,摇摆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