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猎鹰抓小鸡一样,轻松一拳将袁谭打晕,直接横扛在马背上带走。
袁谭这货,对蒋华强而言有大用处,自然是不会让其在战场上无意义地死去。
看着被黄忠俘虏带走的袁谭。
颜良、淳于琼等人心如刀绞,忍不住大声喊道:“大公子!!!”
哪怕他们喊得再声嘶力竭。
也无法改变袁谭已被擒走的事实。
望着黄忠扬鞭而去的背影,朝着汝南城方向迅速远走。
田丰语气沉重地开口:“颜将军,淳于将军,现在大公子落入敌手已是定局。”
“如今只能请二位振作起来,带着剩余部队杀出一条生路。”
“否则,七万大军恐怕都会在此地全军覆没。”
话音未落,一旁的郭图突然愤怒地跳起来,咆哮道:“田元皓!你说这话是何居心?”
“你是不是根本不在乎大公子的死活?”
郭图气愤难平。
随着袁绍长子袁谭和三子袁尚年岁增长。
继承人之争,在明面上与暗地里已经悄然开始。
袁谭的母亲本是袁绍的正妻,出身于豫州某名门望族。
但问题在于,他母亲在袁谭刚出生没多久便因病去世。
随后,袁绍又娶了冀州刘家的女儿刘夫人,她就是袁尚的生母。
按理来说,作为长子的袁谭。
既是嫡出又是长子,生母出身也够硬,接班继承父业,是理所当然的事。
可现实却是——袁谭的母亲走得早,没能在背后为他留下深厚的政治资本。
现在的刘夫人出身冀州刘家,在河北地区势力强大,影响力深远。袁绍以冀州为起点逐步壮大自己的力量,自然必须获得河北士族的鼎力支持。
不管是真心偏爱小儿子袁尚,还是为了向河北的士族们表明态度,袁绍都不可能那么早就将长子袁谭立为继承人。
毕竟,三子袁尚身后站着的是支持他的河北士族势力,而大儿子袁谭身后代表的,则是河南士族的力量。
要是早早把继承人的位置给了袁谭,那河北那些贵族还争个啥?
历史上,曹操迟迟不决定曹丕还是曹植当继承人,也是类似的原因。
曹操在建安九年攻占邺城之后,河北的贵族们就纷纷投靠他了。
但曹操真正倚仗的,仍是原来跟随他的河南士族。
新投靠的河北士族,地位肯定不如河南士族。
想要弯道超车,再加上曹操本人也释放了某些暗示,河北士族就集体押宝到了曹植身上。
为什么他们不支持曹丕,反而支持曹植呢?
因为曹丕早已有了靠山,支持他的正是他们的对手河南世家!
在曹操的长子曹昂死于宛城之乱后,曹丕从老二摇身一变成了大儿子。
河南世家对于“立长不立幼”的理念极为看重,自然更愿意支持这个从“老二”变成“老大”的曹丕,而非排行靠后的曹植。
当然,在河南士族之中,正式表态支持曹丕的,是以陈群、司马懿为代表的后辈精英。
如果荀彧、荀攸这些真正的大佬亲自出手,那曹植和河北士族恐怕就没什么胜算了。
所以为了维持平衡,也为了公平一点,荀彧、荀攸、夏侯惇、曹仁等人,在继承人选确定之前,始终保持中立。
而如今,在袁绍手下,河北派和河南派之间,除了沮授和荀谌这两个领头人,田丰、郭图、审配、辛评等人其实心中早已选好了支持的对象。
利益决定站队。
郭图作为河南世家的一员,当然不愿意看到支持他们的袁谭被敌军俘虏。
而田丰这种河北世家出身的人,倒是显得冷静多了。
在田丰、审配、逢纪这些人看来,袁谭死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