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发动文字狱(2 / 2)

刘孔昭收到消息,第一时间赶到。

他依旧手持鹅毛羽扇,面带微笑,让人如沐春风。

徐弘基懒得客套,直接将他请入密室,正色道:“诚意伯,果然如你所料,这姓江的就是个疯子,行事毫无章法,手段狠辣,如今竟胆大包天在南京发动文字狱!

一旦他收拾完这些读书人,咱们勋贵怕是只有死路一条了!”

刘孔昭依旧面带微笑,问道:“魏国公今日请本伯来,可是下定决心了?”

徐弘基没料到他如此直白,一时神情尴尬,毕竟前段时间自己还信誓旦旦说不会造反。

刘孔昭站起身,轻摇羽扇,严肃道:“魏国公,不知你可否留意前段时间南京流传的谣言,南京龙脉再生,王气显现?”

徐弘基微愣,疑惑点头:“本公自然知道,不就是江南读书人编排姓江的瞎话吗?”

刘孔昭笑着摇头:“非也非也。

南京龙脉再生、王气显现是真的,只是天命不在姓江的身上。”

徐弘基愈发疑惑,面色凝重道:“还请诚意伯明示。”

刘孔昭叹道:“当年太祖自应天崛起,平定南北枭雄、驱逐蒙元,正是占了南京龙脉、得王气加身,才开创大明。

然而先祖青田先生开国不久便劝谏太祖迁都,这事魏国公可知晓?”

徐弘基闻言点了点头,魏国公府流传的太祖老朱与刘伯温的典故不计其数,这事他自然知道。

刘孔昭一脸凝重:“先祖当年力劝太祖迁都,是因他看出顺天孕育出新的龙脉,远比南京龙脉强盛。

再加上大明开国南征北战,南京凝聚的王气早已消磨殆尽,根本支撑不起大明国运。

后来的事,大家都清楚。

本伯不敢自比先祖,却有幸得传先祖遗留的奇门遁甲之术。

这些年闭门不出,便是苦心钻研。”

“前不久,本伯夜观天象,见紫微星暗淡,又在紫金山北望京师,赤光冲天,显示有刀兵之乱,预示京城龙脉即将衰败,大明国运衰败已经定局。

可前几日再登紫金山,竟发现南京龙脉重生、王气重新重聚,这是南京将出真命天子的征兆。”

“原本本伯以为天命之人是姓江的,可让人找来他的画像一看,尖嘴猴腮,毫无帝王之相。

五日前再登紫金山,却见魏国公先祖中山王陵墓之上霞光满天、地涌金光,竟有龙吟之声,这说明龙脉在中山王陵墓之下,预示南京将出的真命天子,必是中山王之后!”

徐弘基被这番话忽悠得目瞪口呆、浑身发抖。

若是旁人说这话,他定会痛骂或痛打一顿,可刘孔昭的老祖宗刘伯温名头太大。

据传刘伯温病逝后留下一卷天书,遗言得此天书者可得天下,当年太祖老朱也派锦衣卫全力搜寻,最终却无功而返。

刚才刘孔昭说他闭门钻研的是刘伯温传下的奇门遁甲,徐弘基瞬间联想起来,无限脑补,随后满脸震惊地问:“诚意伯所说的奇门遁甲,该不会是先祖青田先生遗留的那卷天书?”

刘孔昭笑着点头。

徐弘基浑身颤抖,满脸激动,此刻他已彻底下定决心造反,毕竟天时地利人和都在自己这边。

江宁如今大兴文字狱搞得满城风雨、人人怨声载道,只要自己振臂一呼,还愁不能黄袍加身、登临九五?

这时,刘孔昭叹道:“魏国公,先别高兴的太早,本伯话还没说完。”

徐弘基急切道:“诚意伯,如今咱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有话尽管说,不必藏着掖着。”

刘孔昭点头,凝重道:“本伯资质有限,钻研多年,对奇门遁甲的领悟远不及先祖,不敢说能助魏国公一统天下,但助您划江而治、形成南北对立,却不在话下。

不知魏国公能否接受?”

徐弘基哈哈大笑:“诚意伯,若能助本公划江而治,与京师形成南北对峙,你便是第一功臣!

至于一统天下,咱们可静待时机,毕竟朝廷如今在北边与塞外蒙古、辽东建奴打得不可开交,一旦局势变化,咱们便挥师北上,一统天下!”

刘孔昭点了点头,随后恭恭敬敬行了一礼,正色道:“天下苍生,今后可就指望主公了!”

徐弘基闻言,脸色涨红,笑道:“诚意伯,天下苍生四字太重,本公一人扛不动,还望鼎力相助。”

刘孔昭笑道:“那是自然,孔昭必竭尽全力辅佐主公!”

此刻,徐弘基的心情不亚于当年刘玄德三顾茅庐得诸葛孔明,可惜人家有关张二将,自己如今却是光杆司令。

他叹道:“诚意伯,南京城内这些勋贵,哪些可以拉拢,愿与咱们一同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