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夏日的半片晴云(2 / 2)

“你真厉害呀,经理。”她用文件夹扇着风,银镯子顺着小臂滑到手肘,“这可是咱团队成立后签的第一个新客户。”说着,她想着刚才面对客户的讨价还价,石添在客户面前张弛有度地斡旋,心里对石添萌生出钦佩。

石添朝她笑了笑,低头看着那个装着合同的牛皮纸袋,还沾着客户办公室里的檀香味道。他想起刚才握手时,对方说“合作愉快”。

“走,”他指了指对面街角的肯德基,红色招牌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请你喝雪顶咖啡,降降温。”

店里空调的冷风裹着薯条香气扑面而来时,张枫怡正在解腕上的银镯子。她把镯子放进随身的小布袋,动作轻得像把一只蝴蝶放进茧里:“冰的东西碰不得金属,会激着关节。”石添听后,朝她笑道:“你才多大呀?就学会养生了?”

柜台前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新品广告,奶油顶在咖啡杯上堆得老高,石添要了两杯雪顶:“小时候看电视觉得这玩意儿特高级,来北京后,是我女朋友带我第一次吃的。”他很自然地想起了丹洋第一次带他来肯德基,而那时的他都不知道该点什么。

“我第一次吃肯德基也是在北京......”张枫怡用吸管戳破奶油顶,白色泡沫沾在唇峰上,“你的女朋友一定人很好吧。”她那好奇的目光在灯光下若隐若现,“昨天你和你女朋友吃饭去了?”

石添咬着吸管想起昨天丹洋给他做的饺子,不自觉笑出声音,冰块撞在齿间发出清脆的响,说“昨天她第一次给我包饺子,一个人忙了一上午。”说到这里,石添脸上浮现出幸福和陶醉的表情。

“你女朋友……”张枫怡忽然开口,指尖摩挲着杯壁上的水珠,“她是做什么的?”

“她还在上学。”石添说起丹洋时,声音不自觉地软下来,像掉进热牛奶里的,“自从认识她,她为我改变了很多。”他摸出手机,翻到丹洋昨天发的照片——她和青瓷盘里的饺子的自拍照。

张枫怡凑过来时,发梢扫过他的手腕。她盯着屏幕里的丹洋,微笑着说:“她长得像真像明星,感觉她的眼睛会说话。”石添一愣,随即笑出声:“你眼光还真不错呀,我第一次见她,就觉得她和全智贤很像。”

“经理,你真好福气啊!”她轻声说,把空杯子往旁边推了推,“我之所以来北京,是为了我的男朋友,不,是前男友。”她从包里摸出烟盒,又想起这是室内,便把烟盒在指间转着玩,金属外壳反光映在她瞳孔里,“谁知来了北京的第三个月,他就喜欢上了别人,我打了他一个耳光,之后拖着行李凌晨从我们住的地方搬了出来。我在北京西站挨了一宿,本来是想回四川老家的,可是我又不甘心这么走,就是那天晚上,我学会了抽烟。”她苦笑着讲述,目光直直地盯着石添面前那杯雪顶咖啡,很麻木地样子。

石添看着她转烟盒的动作,想起丹洋焦虑时也会反复折餐巾纸边角。他意识到,张枫怡腕间的银镯子、坐下时后腰的显露的鸢尾纹身,还有永远涂得整齐的透明甲油,都是她给自己织的茧:受过伤的人,再揭自己伤疤的时候,都会有这种看似洒脱的眼神。

“事情都会过去的。”他安慰她道,同时看见窗外有只麻雀扑棱着飞过,停在肯德基的招牌上,“自己好好的,以后让他后悔今天离开你!”石添不知道该怎么安慰眼前这个同龄人。“以后工作中大家是同事,生活中大家是朋友,在北京要互相照应,你也不用想太多,自己强大了,就不会被任何事把你压倒。”石添真诚地劝慰着她,而这些话,其实都是石添这短短地几年中,时刻在心里劝慰自己的话。

张枫怡猛地抬头看他,烟盒在指间差点滑落。她发现石添说这话时,眼睛里仿佛有光。那一束名叫“真诚”的光。

“再点杯冰可乐吧。”石添举起空杯子晃了晃,奶油顶早已融化,杯壁上凝着一圈甜腻的痕迹,“夏天就得喝带气儿的,不然总觉得缺点什么。”

窗外的蝉鸣声突然响得震耳欲聋。石添回来时,手里多了包薯条,番茄酱挤在蜡纸上,堆成小小的红色山丘。他把薯条推到张枫怡面前,自己喝了口冰可乐,气泡在舌面炸开。

“尝尝,”他说,“蘸着番茄酱吃,特香。”

张枫怡捏起一根薯条,在番茄酱里转了两圈。当薯条触到舌尖时,她忽然想起自己刚被他接来北京那天,在西站前的肯德基里,把薯条蘸上番茄酱放入口中的心情——不是因为多好吃,而是有人在身边陪着自己吃。

她抬头看石添,他正把第二包番茄酱挤在纸上,阳光穿过他睫毛的缝隙,在眼下投出淡淡的阴影。她忽然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对这个总背着宽大公文包的男孩子另眼相看——他像块粗粝的老砖,带着胡同里的烟火气,却能稳稳当当接住别人的心事,像接一笼刚出锅的饺子,热气腾腾,却不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