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悦张罗着让大家移步餐厅用餐,趁着众人说笑走开的空档,华若楠对陈朔使了个眼色,低声道:“带我逛逛你这宝贝院子?”
陈朔会意,便领着她沿着抄手游廊缓步而行。
他指点着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介绍着智能家居系统如何不着痕迹地嵌入古朴的梁柱之间,那个充满未来感的“彩虹小超市”更是让华若楠驻足良久。
正当陈朔说到院角那棵老枣树时,华若楠却突然话锋一转,语气平静却坚定:“陈朔,我准备辞去悦星传媒总经理的职位了。”
陈朔闻言一愣,停下脚步看向她:“做得好好的,怎么突然要辞职?”
华若楠的目光掠过庭院中的一景一物,淡淡道:“京城最近有些风言风语,你应该也听到了。我华若楠行得正坐得直,自然不在乎那些无聊小人的嚼舌根。但毕竟……对华家的名声,还有小芸,总归是有些影响。”
她顿了顿,语气轻松了些,“再说,我在京城也待得够久了,早就想和小芸一起去世界各地走走看看。”
听她这么说,陈朔沉默片刻,也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
“好吧,”他点点头,“这几年悦星多亏了你,才能发展得这么顺利。明天我让财务好好算一下,该给你的分成一分都不会少。”他略一思索,接着说:“至于你走之后总经理的位置……就让小天来接吧。”
华若楠闻言,有些犹豫地皱起眉头:“小天?他行吗?整天没个正形。要不……让商茜来接手?她能力不错,对公司业务也熟。”
陈朔摇摇头:“商茜还差些火候,压不住场面。放心吧,小天结了婚之后,会不一样的。男人成了家,责任心自然就上来了。”
华若楠将信将疑,但见陈朔主意已定,便也不再坚持:“行吧,反正你们一个大股东一个二股东,公司是你们的,随你们折腾。”她环顾四周,像是突然想起什么,问道:“对了,今天这么热闹,怎么没见绿茶精来?”
陈朔知道她问的是曹雪明,笑了笑说:“周家出了这么多事,她现在是真正执掌华洲集团的人,里里外外都要她操心,忙得脚不沾地,哪有空过来凑这个热闹。”
华若楠了然地撇撇嘴,没再说什么,目光重新投向庭院深处,不知在想些什么。
晚餐就安排在庭院里,初夏的晚风带着枣花的微香,格外惬意。
四张红木八仙桌错落摆放,上面置办的都是精致的传统中式菜肴,从清炖蟹粉狮子头到葱烧海参,从松鼠鳜鱼到文火小牛肉,香气四溢,觥筹交错间,宾主尽欢。
酒足饭饱之后,宾客们陆续告辞。
乐儿俨然有了小主人的模样,将她的同学们一一送到门口。
原本热闹的院子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他们一家五口,以及佣人在远处轻声收拾着。
林悦看着在门口与朋友最后道别、身姿已初见少女亭亭之态的乐儿,不由得感慨道:“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乐儿都要上初中了。”
陈朔揽着她的肩膀,目光也追随着女儿,点头附和:“是啊,感觉昨天她还在地上爬呢。”他又低头看了看正在院子里追逐打闹的两个双胞胎儿子,“还有这两个臭小子,感觉昨天才抱在怀里,再过个一年半载,也该背起书包上小学了!”
“唉,”林悦轻轻靠在他身上,语气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怅惘,“这么说起来,我感觉自己都有些老了。”
陈朔闻言,忍不住侧头仔细看了她一眼。
廊下柔和的灯光洒在她脸上,肌肤依旧光洁紧致,不见丝毫疲态或细纹,眉眼间反而比年轻时更多了几分从容与温润的气韵。
这些年,她远离了商场琐事的纷扰,又跟着陈朔带着孩子在国外惬意地游历了一年半,心情舒畅,保养得宜,岁月似乎也格外厚待她,并未留下多少痕迹,看起来反而像是被时光精心打磨过的美玉,愈发莹润动人。
陈朔不由得笑道:“你这么说,让你哥林刚听到了,他保证第一个跳出来有意见。”
他想起上次回宁海时的情景,继续道:“上次咱们见到你哥和许若晴,我差点都没敢认。林刚现在整个人就跟吹了气的气球似的,那啤酒肚大的,我看着比你当初怀两个小子的时候还夸张!许若晴也是,生完孩子后体型变了不少,完全是一副居家过日子的妇女模样了。当时她拉着你,一个劲儿地羡慕,追问你到底是怎么保养的,怎么这一年年的过去,你这样子就不带变的呢?”
林悦听着丈夫的话,心下开心,又想到哥哥嫂子如今的模样,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那点莫名的感伤也冲淡了不少。
“我真是从来没想过,我哥能胖成那个样子。我们家往上数几代,可都没有一个胖子的。虽说前几年情况特殊,大家动的都少,但也不能就真的干躺着养膘呀,好歹也得稍微控制一下嘛。”
说到这里,林悦抬起头,看向陈朔,眼神有些复杂,语气也带上了一丝怀念:“老公,我上周偶然路过乐家超市了。里面的老员工见到我,可热情了,围着我说了好多话……”她顿了顿,声音轻了些,“哎,他们都说……盼着我能回去呢。”
听到妻子这话,陈朔微微一怔,知道她又想起了曾经倾注无数心血的乐家超市。
他摇了摇头,了然地笑了起来。
这些年东风激荡,他们自然也身处其中,无法独善其身。
自从他们夫妇二人辞去乐家超市的管理职务后,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又开始不断地转让所持有的乐家股份,最终甚至不再担任乐家超市的实际控制人。
整个过程,陈朔表现得异常配合,该卖就卖,该收钱就收钱,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而他将转让股份获得的巨额资金,大部分捐赠给了宁海市的医疗卫生系统,并且利用自己的海外渠道,持续不断地采购各种国内急需的医疗物资运送回国。
也正是因为他这种“识大体、顾大局”的姿态和实实在在的贡献,让他在后来那个风声鹤唳、许多人寸步难行的关键时期,找到了一个完美的“金蝉脱壳”的机会——他们的私人飞机以运送紧急采购的药品回国的名义申请航线,飞机降落在新加坡卸下物资后,他们一家人便顺势留在了海外,避开了最严苛的管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