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专利局一直到80年才成立,之前有关技术的科研成果统一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统筹管理,这种高机密单位,显然不是巫马一个普通小老百姓可以随意打探的。
克京同志好像是鲁州人,他也没那门路过去,干脆简单点,一个个问呗。
先去自己单位问了司马兴,跟着又凭着内部职工的名义,到其他几个供电局问了问,果然如他所想,谁都没听说过脚扣这种东西。
登杆用三角板不是行业通用吗,脚扣?什么乱七八糟的技术,没听说过~
一直走访了七八个供电局,确认没人听说过以后,巫马才一脸兴奋的回到院子。
金手指,这肯定就是他的金手指,把原先60年发明的脚扣给抹了,专门留给他升级加薪的金手指!
果然,他就说都穿越了,怎么可能没点优待,这不就是喽~
可惜的,他是当初考证背书背傻了,光记得一句脚扣是1960年的发明。
他哪里知道,六十年代,信息传播有限,而且克京同志研发的初代J型脚扣,都是他带着小伙伴手工打造,不管是承压还是防滑,亦或者结构,一开始都并不理想.
而且因为材料的问题,不但重,实际使用中还很容易变形。
加上造价颇为不菲,国内又是混凝土跟木质电线杆混用,各省各市电线杆子的规格还都不统一,这才导致脚扣并没有广泛传播。
一直到七十年代以后,电线杆的尺寸被统一,又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才被推广开来。
虽然巫马不知道其中的各类详情,但这妨碍他搞出脚扣么?
他接触的,那可是二十一世纪最新版本的脚扣,虽然各种合金材料跟辅助电力驱动用不上,但简单的机械型F型脚扣他也不是没用过。
只要区分好水泥跟木质杆子的防滑系统,完全可以适用现在各种规格不一的电线杆的攀杆作业。
他巫马自巫马案后,又一次要名留青史,以后考这题的时候,就该是他巫马在1960年发明的啦。
巫马脚扣,听起来真不错啊,嘎嘎嘎~
技术跟材料问题,那更加不是个事,他不懂,有人懂啊。
他们院,可还有个六级钳工呢,只要有图纸,做这点东西那还不是手拿把掐。
跑回家后,他找出纸笔,在马彩娟跟钱野奇好奇的目光下,在纸上勾勾画画,
脚扣这玩意结构简单的很,粗略分解,只要有踏板,扣带,扣体跟防滑装置就算齐活,使用的时候,靠人的自重产生的杠杆效应贴近电线杆,就能极大的增加摩擦系数。
还有个配套的防滑围杆带更加简单,就是一种带自锁装置的腰带,两者一结合就是电工不二的神器。
F型跟J型比起来,也就多了个限位桩,用以动态调节开口角度。
在里面加上压缩弹簧跟固定桩机械传动,当杆径变化时,弹簧受压或释放,就可以自动调节限位装跟固定桩之间的间距。
虽然跟电子辅助的那种比起来,调节度不那么精确,但总比用三角板方便的多。
天知道他之前攀杆作业时,用三角板有多别扭,十米上下就得爬将近二十分钟,换成脚扣,能超过两分钟都说明他技术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