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天高云淡,京郊的青稞田迎来了丰收。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在秋风中泛起金色的波浪。阿依慕带着淑妃、木合和几个吐蕃医者站在田埂上,看着农夫们挥舞镰刀收割青稞,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这青稞长得真好,穗子比吐蕃的还饱满,”吐蕃医者格桑捧着一把麦穗,眼中满是赞叹,“木合大人说的没错,瑞国的土地确实养庄稼。”
木合黝黑的脸上露出得意的笑:“那是!我特意请教了瑞国的老农,他们说要多施草木灰,还要勤松土,果然管用。你看这产量,比在吐蕃种的高出三成呢!”
淑妃蹲下身,轻轻抚摸着饱满的麦粒,轻声道:“真不敢相信,几个月前还是一把小小的种子,如今竟能结出这么多粮食。”她顿了顿,看向阿依慕,“要是能把这些青稞磨成粉,做成药膳分给更多穷人,该多好。”
阿依慕笑着点头:“你说的正是我想的。陈爷爷已经拟定了二十种青稞药膳的方子,有治小儿疳积的青稞山药粥,有补气血的青稞红枣糕,还有能暖脾胃的青稞姜茶,等收割完,咱们就在都城的大街小巷设点施粥,让百姓们都尝尝。”
“我也来帮忙,”淑妃眼中闪过一丝期待,“我学了些糕点的做法,或许能做出更可口的青稞糕。”
“那太好了,”阿依慕欣然应允,“正好缺个懂手艺的人,有你帮忙,这药膳肯定更受欢迎。”
回到本草宫,阿依慕立刻让人将收割的青稞送到磨坊磨成粉,又让人采购了大批山药、红枣、生姜等食材,准备大张旗鼓地推行青稞药膳。消息传开,都城的百姓们都翘首以盼,不少人还特意跑到磨坊外等着,想第一时间买到新磨的青稞粉。
这日清晨,阿依慕正和淑妃在厨房研究青稞糕的做法,阿依莎匆匆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公主,吐蕃又派使者来了!这次是赞普的亲弟弟,名叫赤松,说是带来了雪域的珍稀药材,想和您商议在各州府开设‘青稞药膳坊’的事。”
“赤松王子来了?”阿依慕又惊又喜,“快请他到客厅等候,我这就过去。”
淑妃连忙擦了擦手上的面粉:“我也去看看吧,说不定能帮上什么忙。”
阿依慕点头:“也好,你也多学学吐蕃的风俗,以后和他们打交道也方便。”
客厅里,赤松王子正饶有兴致地看着墙上的《万国草药图谱》。他穿着一身藏青色的锦袍,腰间系着镶嵌宝石的弯刀,面容俊朗,眼神锐利,既有雪域王子的威严,又不失年轻人的爽朗。见阿依慕进来,他连忙起身行礼,用流利的瑞国话说:“和贵妃娘娘,久仰大名。我在吐蕃时就听说,您用沙苁蓉和青稞治好了很多百姓的病,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王子过奖了,”阿依慕客气地回礼,“能将雪域的好物带到瑞国,让两国百姓都受益,是我的荣幸。”
赤松王子笑着说:“我这次带来了吐蕃的‘红景天’,能抗高原反应,还能补气活血,配上瑞国的当归和咱们的青稞,做成药膳,肯定能治很多疑难杂症。”他示意随从打开一个木箱,里面整齐地摆放着红景天、藏红花等珍稀药材,每一样都包装精美。
阿依慕拿起一株红景天,根茎粗壮,呈红褐色,散发着独特的药香:“果然是好药材。陈爷爷说,红景天‘性温味甘,补肺益肾’,若是能和沙苁蓉配伍,再加入青稞粉做成药丸,治疗气虚乏力的病症,效果定能翻倍。”
赤松王子抚掌笑道:“娘娘说的正是我想的!赞普哥哥让我来,就是想和您合作,在瑞国各州府开设‘青稞药膳坊’,既卖药膳,又教百姓种植青稞和药材,让大家既能吃饱,又能治病。”
“这主意太好了,”阿依慕欣然赞同,“我已经让人在都城试行了几日,效果很好,百姓们都很喜欢。若是能推广到各州府,定能让更多人受益。”
两人越谈越投机,从药膳的配方聊到种植的技术,从药材的采摘聊到市场的管理,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阿依慕留赤松王子在本草宫用膳,淑妃端上刚做好的青稞红枣糕和青稞山药粥,香气扑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