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祝融低头走进门内的时候,坐在火塘旁边的青蛇夫人便转头看向了进门的祝融。
青蛇夫人约莫三十岁。
肌肤并非中原女子常见的雪白,而是被山林风雨浸染成的蜜铜色,在篝火映照下泛着琥珀般的光泽。
眉如弯刀,斜飞入鬓,眼角用赤铁矿粉勾勒出细长上挑的纹路,似毒蛇昂首。
鼻梁高挺,鼻翼穿一枚金环,环上坠着米粒大的绿松石,随呼吸轻晃。
唇色暗红如凝血,那是常年咀嚼槟榔与蛇胆染就的色泽。
乌黑长发间缠绕着一条活体青蛇——真正的竹叶青。
右衽短衫仅用一条银链系住,露出大半蜜色胸膛。
衣料是特制的蛛丝布半透明如蝉翼,可见其下刺满咒纹。
“你遇到的那个男人,绝非世俗凡人,他是神明落在人间的化身,他是魔鬼在人间的使者,他的出现代表着一半的光明和一半的黑暗。”
祝融一愣,显然没有反应过来。
可当祝融反应过来之后,脑海当中却满是刚才的那个男人。
“母亲......”
青蛇夫人缓缓起身,然后来到祝融的身旁转了一圈。
随后黛眉微皱缓缓围绕着祝融起舞。
她涂抹着夜光蕈粉的指甲划出幽蓝轨迹,宛如鬼火浮动。
最令人胆寒的是她的笑声——带着蛇类般的咝咝气音,仿佛下一秒就要露出毒牙。
青蛇夫人赤足踏过以蛇血浇筑的卍字符。
她腰间悬挂的十八枚铜铃无风自动,发出令人齿酸的震颤声——那是用战俘天灵盖打磨的
"鬼音铃
"。
这一幕虽然有些吓人,但祝融却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祝融知道,这是母亲在为她占卜未来。
在祝融的身边转了一圈之后的青蛇夫人来到了竹屋内的神坛中间。
一尊青铜蛇母像盘踞在人的脊椎骨座上。
雕像眼眶里嵌着的夜明珠此刻泛着诡异的绿光,映照出青蛇夫人裸露背脊上活物般蠕动的刺青:
三条相互吞噬的巴蛇,随着她呼吸的节奏在蜜色肌肤下缓缓扭曲。
"献祭品。
"她沙哑的嗓音像是蛇类摩擦鳞片的声响。
说着,青蛇夫人便从一个陶罐当中抓出了一条剧毒的五步蛇。
青蛇夫人任由毒蛇噬咬腕间血管,黑红血液滴落在龟甲刻痕里。
当第九滴血渗入
"雷火纹
"的凹槽时,铜像突然发出嗡鸣。
青蛇夫人瞳孔收缩成细线,抓起一把混着婴儿胎发的骨粉撒向火塘。
"轰
"的爆燃中,浮现出三幅画面。
....................
....................
祝融夫人,是罗贯中所著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不见于正史记载。
南蛮王孟获之妻,带来洞主之姐,相传为火神祝融氏的后裔。有勇有谋,武艺高强,善使飞刀,百发百中,是书中唯一正式上过战场的女子。
曾与孟获一起抵抗蜀军,在两军阵前被马岱以绊马索活捉。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后将之释放,随孟获归顺蜀汉。
三国演义虚构的人物,于三国演义第九十回登场。南王孟获之妻,相传为火神祝融氏的后裔。祝融夫人以丈八长标为兵器,背插五口飞刀,百发百中。是《三国演义》中唯一正式上过战场的女子。
三江城被诸葛亮取得后,祝融替丈夫出阵,以飞刀伤张嶷,又用绊马索擒下马忠,生擒了二人;然而后因受不住赵云、魏延等的挑衅,深入敌军陷阱,旋即被马岱以绊马索擒下(袁阔成版评书《三国演义》中全身穿红,远看如一团火焰。擅兵法,也擅使飞刀,头两天分别生擒张嶷和张翼,后被赵云生擒)。诸葛亮对她以礼相待,且传信给孟获,以张、马二将换回夫人。后来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孟获表示永不再反,夫人亦随之归顺。
忽然屏风后一人大笑而出曰:“既为男子,何无智也?我虽是一妇人,愿与你出战。”获视之,乃妻祝融夫人也。夫人世居南蛮,乃祝融氏之后;善使飞刀,百发百中。孟获起身称谢。夫人忻然上马,引宗党猛将数百员、生力洞兵五万,出银坑宫阙,来与蜀兵对敌。方才转过洞口,一彪军拦住:为首蜀将,乃是张嶷。蛮兵见之,却早两路摆开。祝融夫人背插五口飞刀,手挺丈八长标,坐下卷毛赤兔马。张嶷见之,暗暗称奇。二人骤马交锋。战不数合,夫人拨马便走。张嶷赶去,空中一把飞刀落下。嶷急用手隔,正中左臂,翻身落马。蛮兵发一声喊,将张嶷执缚去了。马忠听得张嶷被执,急出救时,早被蛮兵捆住。望见祝融夫人挺标勒马而立,忠忿怒向前去战,坐下马绊倒,亦被擒了。都解入洞中来见孟获。获设席庆贺。夫人叱刀斧手推出张嶷、马忠要斩。获止曰:“诸葛亮放吾五次,今番若杀彼将,是不义也。且囚在洞中,待擒住诸葛亮,杀之未迟。”夫人从其言,笑饮作乐。
澍案:《杂记》云:后帝赴洛,洮阳王恂不忍北去,与关索定策南奔,卫瓘发铁骑追至,得霍戈、吕凯合攻,方退。诸葛质为使,入蛮邦结好。时孟虬为王,祝融夫人曰:“却之不仁”。虬从母命,回报洮阳王,住永昌。
马忠(?-249年),字德信,本名狐笃,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官至镇南大将军,封彭乡亭侯。[43]
马忠小时候寄养在外祖父家,后来才恢复马姓,改名为忠。初仕巴西郡为郡吏,东汉建安(196年~219年)末举孝廉,任汉昌县长。初与刘备交谈,其被称贤才。建兴元年(223年),任丞相府门下督。建兴三年(225年),随诸葛亮南征,领东路军入牂牁,后为牂牁太守。南中叛乱,马忠领一军讨平牂牁郡的叛夷。平定南中后,马忠抚恤郡民,很有威惠。建兴十一年(233年)任庲降都督,剿灭夷首刘胄叛乱,平定南土。蜀汉延熙五年(242年)还朝,加拜镇南大将军,后进封彭乡侯,延熙十二年(249年)去世。[43]
马忠为政,处事能断,恩威并立,为人宽济有度量,所以夷人畏而爱之。他贯彻诸葛亮治理南中的策略,缓和各民族间的矛盾,对南中形势的稳定起到很大作用。卒后,南人为之立祠,水旱祷之。
马忠是巴西郡阆中县人,小时候寄养在外祖父家,姓狐名笃,后来才恢复马姓,改名为忠。出仕巴西郡为郡吏,建安末年被推举为孝廉,受任巴西郡下汉昌县县长。
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在东征孙吴的战争中兵败猇亭,巴西郡太守阎芝征发各县士兵来补充军队的损失,派遣马忠统领士兵前往送达。当时刘备已经撤退回到永安,见到马忠并与他交谈一番后,对尚书令刘巴说道:“我虽然失去了黄权(当时黄权被迫投降了曹魏),但又得到了狐笃,这是世上不缺乏贤才啊。”
建兴三年(225年)三月,诸葛亮出兵南中,授任马忠为牂牁郡太守。当时牂牁郡郡丞朱褒在郡内作乱,马忠别领一军进攻牂牁郡,打败叛军,击杀朱褒。讨平叛乱后,马忠在郡中安抚救济百姓,并且注重体恤治理,因此很有威名和恩惠。[7-9]
建兴八年(230年),丞相诸葛亮驻屯汉中,蜀汉朝廷征召马忠为丞相参军,辅助长史蒋琬处理留守相府的事务,又兼任益州治中从事。[10-11]
建兴九年(231年)春二月,诸葛亮出兵祁山,北伐曹魏。夏秋相交之际,阴雨绵延不断,粮食的运输接续不上,中都护李严于是派马忠和督军成藩来到诸葛亮军中说明情况,让诸葛亮退军。马忠留在军中,帮助诸葛亮管理军中的事务。[12-14]
同年八月,北伐大军撤还,马忠又统军前去讨伐在汶山郡作乱的羌人。羌人于山间扼要处设置石门,并于石门上作床积放石头用以攻击,欲借此抵抗汉军的进攻。马忠以牙门将张嶷为先锋进讨,张嶷巧用使者恫吓羌人,羌人部分头目惊惧而降,余众逃窜山谷,大军趁机进攻,彻底讨平作乱的羌人。
PS:(注:造型融合晋宁石寨山贮贝器上的女巫形象、彝族
"苏尼
"传承及《后汉书》中南蛮
"纹身刺额
"记载,活蛇头饰参考东南亚蛇舞巫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