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两个电话,尤其是和周雨欣敲定了那件颇为特殊的“临时任务”后,江春生心里有种说不清的复杂情绪。既有帮到朋友的轻松,也有对接下来需要“表演”的一丝忐忑,但更多的,是对朱文沁如此信任和理解的感激与温暖。他甩了甩头,仿佛要将这些私人思绪暂时封存,眼下最重要的,是确保318国道项目顺利进场。
他快步回到工程队院内。午后的阳光将建筑物的影子拉得斜长,空气中弥漫着烤干后特有的气味。他看了一眼户门紧闭的副队长办公室,老金显然不在办公室了,他径直走向位于院子后部的仓库。仓库大门边的一间办公室大门敞开着,保管员朱慧兰正坐在办公桌后面,核对着一摞单据。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见是江春生,便笑了起来:“是小江啊,听说你们新项目要开始了?又要忙起来咯。”
“是啊,朱大姐,”江春生走到近前,从随身携带的提包里拿出一张早就准备好的领料清单,递了过去,“我来办理项目部所需物品的领用手续。这是清单,麻烦你在仓库有的物品上帮我打个钩,没有的金队长会安排去采购。”
朱慧兰接过单子,仔细看了起来。清单列得很详细:
办公用品类:办公桌三张,靠背椅六把,文件柜两个,长条木凳四条;
生活住宿类:木质单人床四张,高低铁床两套,单人床上用品八套(包括褥子、床单、枕头、枕巾、毛巾被),蚊帐八顶,洗脸盆八个,热水瓶四个;
劳保安全类:民工黄马甲八十件,安全警示牌(前方施工、车辆慢行、绕道行驶等)六套,安全帽十顶,彩旗五十面,安全执勤红袖标四个,红绿指挥三角旗四对;
施工工具:斗车四辆,铁锹二十把。
炊事用具类:全套。
其他杂项:手电筒四把,电池一盒。
“嗬,东西可真不少,”朱慧兰一边看一边念叨,“你这斗车四辆,铁锹二十把。工地不够用吧?”
“哦!这些工具我们的民工队伍都有,我们备一点是放在项目上备用。”江春生解释。
“行,没问题,你们要的东西仓库都有,都在隔壁大仓库里,南边仓库也有不少,都是从刘队长襄松桥项目拖回来的。对了,钱队长已经安排我们后天去207项目部,把你们的办公用品都拖回来单独放在一间仓库里,你们的贵重东西都收走了吧。”朱慧兰问道。
“个人的物品基本没有了,项目资料和档案都在文件柜里。”江春生回答。
“哦!这些没有问题。我们都会原封不动的搬回来,每个项目都会单独存放在一间仓库里,方便你们回来整理项目资料后再交给我们统一管理。”朱慧兰解释。
江春生点点头,突然觉得这样的后勤服务还真是不错。
“你要不要先去仓库看看还有什么需要的。”朱慧兰热情的说。
“好嘞,麻烦朱大姐了。”江春生跟着朱慧兰走进隔壁的大仓库。
朱慧兰对仓库里的物品摆放了然于胸,她一边指着角落里的捆扎好的桌椅、床架,靠墙码放的文件柜,以及堆放在木架上的各类用品,一边让江春生看看是否好用。江春生仔细清点着数量,检查物品是否有损坏。那些木质家具虽然旧了些,但都结实耐用;炊事用具大多是新的,散发着金属特有的气味;
朱慧兰又带他走进另一个小仓库,里面的木质货架上整齐的码放着床上用品、黄马甲和黄色安全帽、彩旗,显然是新采购的。
“朱大姐,我们明天上午边清点边上车吧。我这就去联系段机务队联系车子,明天一早来装车。”
“好,你放心,有些东西我今天先帮你清点好,明早你来直接搬就行。”朱慧兰爽快地应承下来。
江春生离开仓库,回到前面的办公室。办公室里静悄悄的,陈萍不知道去了哪里。他拿起电话,拨通了段机务队的号码。电话接通后,他直接找瞿队长。
“喂,瞿队长吗?我是工程队的江春生。”
“哦,小江啊,你好你好!是不是为318项目用车的事?”瞿队长嗓门洪亮,是个爽快人。
“瞿队长您猜对了,”江春生笑道,“我们项目明天进场,需要一辆解放卡车,拖运一些办公生活物资和必要的安全设施到黄桥分场那边的项目部。您看明天早上能安排一辆吗?”
“没问题!早就给你们预备着了!”瞿队长回答得很干脆,“明天早上……八点半吧,我让张师傅开车到你们工程队仓库门口,怎么样?”
“太好了!谢谢瞿队长!”
“不用客气,都是为了工程嘛!”
联系好车辆,江春生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来到自己在副队长办公室西边隔壁的临时办公室里,将明天需要装车的物品在脑子里又过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这才稍微放松下来。看看时间,离下班还有一个多小时,他又拿出笔记本,将下午和老金讨论的人员安排、施工要点等重新梳理了一遍,为明天进场后的工作做准备。
差不多快到五点半了,江春生收拾好提包,便推着自行车和门卫陈师傅打了声招呼出了工程队。
他骑上自行车朝着工行城南分理处的方向驶去,想到马上就能见到朱文沁,心情不由得轻快起来,蹬车的步伐也格外有力。
来到分理处门口,时间已是五点四十,朱文沁已经下班。她穿着一件淡黄色的连衣裙,独自一人亭亭玉立地站在铁栅栏门外的路边张望,看到江春生,脸上立刻绽放出明媚的笑容,快步迎了上来。
“等久了吧?”江春生手扶自行车,关切地问。
“没有,刚出来几分钟你就到了。”朱文沁很自然地钻到江春生怀里,坐在了自行车前面的横杠上,“走吧,回家吃饭,我妈今天特意烧了你爱吃的红烧仔鸡和鱼块。”
“你今天不骑自行车回去?”江春生嗅着朱文沁身上散发的少女清香,忍不住顶了一下她的头。
“我想你明天送我来上班。”朱文沁娇嗔的眨眨眼。
江春生宠溺地笑了笑,轻轻拍了拍朱文沁的手,“行,明天我送你上班。”说着,他骑上自行车,带着朱文沁朝着她家的方向驶去。
自行车穿行在傍晚的街道上,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江春生一边蹬车,一边将下午联系于永斌和周雨欣的情况,原原本本、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朱文沁。他特别强调了周雨欣提出的通过朱文沁来传递信息的安排,以及自己对此举体现出的坦荡的理解。
朱文沁安静地听着,将头轻轻的靠在江春生的脖颈间,语气温柔而肯定:“春哥,你真的不用事事都向我说得这么详细。我既然答应了,就是相信你,也相信雨欣姐姐。她这个办法挺好,免得有事联系不到你干着急。需要你帮忙的时候,你尽管去,只要……别忘了回家就行。”最后一句,带着一丝俏皮和依赖。
江春生心里满是感动,用力的点点头。
回到规划局宿舍朱文沁家,一股温馨的家的气息扑面而来。李玉茹正在厨房里忙碌,锅里飘出诱人的饭菜香;朱一智坐在客厅沙发上看报纸,见到江春生,放下报纸,笑着招呼:“春生来了,快坐,今天跑工地辛苦了吧?”
“叔叔,不辛苦,都挺顺利的。”江春生礼貌地回答,在沙发上坐下。
朱文沁给江春生倒了杯凉茶,然后钻进厨房给母亲帮忙。不一会儿,饭菜上桌,四菜一汤,色香味俱全,尤其是那盘红烧排骨,色泽红亮,香气浓郁。席间,朱文沁父母关切地询问了江春生新项目的情况,听到项目部设在十几公里外,李玉茹不免有些担心:“那么远啊,以后下班回来可不方便了,吃饭也不定时。”
江春生忙安慰道:“阿姨,没关系,工期就三个月,如果雨水少,工期还能提前完工呢。晚上只要没什么特殊情况,天黑前都会下班,骑自行车也就三四十分钟吧,我都会赶回家吃饭的,只是时间可能会晚点。”
朱文沁也在一旁帮腔:“妈,春哥身体好,不怕跑。再说啦,他不是还有我这个‘后勤部长’嘛,我会监督他明天晚上都要把饭吃饱的!”
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饭桌上充满了欢声笑语。这种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让江春生倍感温暖和放松,白天工作的疲惫和那点关于“假扮男友”的隐忧,都在这温馨的气氛中消散的无影无踪。
第二天一早,江春生按照朱文沁的正常上班时间,首先去她家接她,把她送到单位后,直接来到了工程队后面的仓库。他到的时候,保管员朱慧兰也刚推着自行车到,正在掏钥匙开仓库大门。
“朱大姐,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