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端午佳节情意浓(2 / 2)

沉浮录! 晓河流星 3458 字 1个月前

于永斌和吕永华先行开车离开。江春生锁好办公室的门,骑上他的“老永久”,不紧不慢地朝着种子公司的方向骑去。大约二十分钟后,他到达了“楚天科贸”的门店。于永斌的面包车已经停在门口了。

江春生锁好车,拉开车门坐了进去。于永斌发动车子,笑道:“今天过节,就我们三人,好好聚聚。”

车子很快驶到了“老北京饭庄”。饭庄依旧保持着古色古香的装修风格,红色的门柱、雕花的窗棂,透着一股老北京的气息。虽然正值端午,但午饭时分,生意依然不错。风韵犹存的老板娘柳瑞晴依旧是一脸热情洋溢的笑容,周旋在各桌客人之间。

可惜的是,包间已经全部客满。三人在大厅靠窗的一个长条方桌旁坐下。于永斌将两瓶自带的剑南春放在桌上,然后熟练地点了六菜一汤加一荤一素两个冷盘。

“老哥,下午我还要去文沁家拜节,白酒就不来了,白酒你和吕哥喝,我就喝一瓶啤酒意思意思。”江春生事先申明般的说道。

“那哪行!过节呢,多少喝一点,就这一瓶,我们三人分,绝不让你多喝。行吧!”于永斌拿起一瓶剑南春打开,给三人都斟上了酒。

江春生知道推脱不掉,也不再有异议。

吕永华显然更关心工程的事情,等于永斌倒好酒就迫不及待地问:“江工,这318国道的大中修,到底啥时候能进场啊?我底下那帮弟兄,休息了十来天,开始着急了。前两天又跑回去了二十多个,说先把挣的工钱送回家过节,节后再回来。”

江春生理解他的焦虑,喝了口茶,正色道:“吕哥,你别急。具体进场时间还没最终定,但应该快了。下周一,我就和金队长一起去龙江农场那边找合适的取土场。只要土场一定下来,你们就可以就近在土场周围找民房租下来,就准备开工整土了。”

“这次是路面和路基一起搞吧?”于永斌插话问道。

“是的。”江春生点点头,详细解释道,“这次是整体路面平均抬高35公分。具体分两层:000立方左右;上面是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是5公分粗粒主油层加3公分细粒表层。是直接铺在现有的路面上加高。”

说到这里,江春生想起了另一件重要的事,转向于永斌:“对了!老哥,还有个事。就是之前工程队和你们凤台村签订的取土协议里约定的,一期石灰土路基完成后,要根据取土量帮村里修一段路。土方量不是上次我们结算时就核算出来了吗,是一万零两百个立方,折算下来,帮修路的费用总控制价是5000块钱。”

他顿了顿,继续道:“金队长让我和黄工初步测算了一下,这5000块钱,如果以最省钱的方式修路,就是不考虑重新处理路基,再你们现有的进村路上找个平,然后直接铺沥青面层,按四米宽、最低5公分厚度算,大概最多只能铺200米长。我记得你们村口到207国道那段,好像有差不多500米吧?”

于永斌听了,眉头微蹙,显然也在计算着:“嗯,是差不多这个数。5000块……确实干不了多长。这事我知道了,等我回头跟陈支书他们再合计合计,看看是村里再凑点钱把路修长点,还是就先修这200米再说。老弟,这事先不着急。”

“行,这件事队里交给我了,你们村里有什么想法,我们随时沟通。”江春生补充道。

这时,菜开始陆续上桌。于永斌举起酒杯:“来来来,先不说这些了,今天是端午节,咱们兄弟三个碰一个,祝大家都顺顺利利,节日快乐!”

“节日快乐!”三只酒杯碰在一起。

由于江春生下午要去朱文沁家,席间喝酒主要是于永斌和吕永华在喝,江春生只是浅尝辄止,更多的时候是在吃菜和聊天。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柳瑞晴端着酒杯笑吟吟地走了过来。

“于总,江工,今天过节,生意忙,怠慢了啊!”柳瑞晴声音爽朗,“我敬三位一杯,感谢常来照顾生意!”

她目光流转,在于永斌介绍下,又和吕永华寒暄了几句。

她的到来,让桌上的气氛更加热闹了几分。敬完酒,她又风风火火地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这顿饭吃了一个多小时才结束。于永斌结完账,三人又回到了“楚天科贸”于永斌的办公室。于永斌新添置了一套茶台,看起来颇为讲究。三人围坐在一起,于永斌熟练地泡起功夫茶,清新的茶香渐渐驱散了酒气。

喝了两泡茶后,江春生看看墙上的挂钟,已经近三点了,便起身告辞,“两位老哥,时间不早了,我得回去准备一下,晚上还要去女朋友家。”

于永斌也知道端午节晚上家宴的重要性,不再多留,和吕永华一起送江春生下楼。

走到门店外,于永斌打开面包车后盖,从里面拿出两瓶包装精美的白酒和两听看起来就很高级的茶叶,塞给江春生:“老弟,过节了,一点心意,带回去给你爸妈尝尝。”

江春生连忙推辞:“老哥,这怎么行!咱们之间还用得着这个?问候我收到就行了,礼物真不能要。”他深知于永斌为人仗义,但也不想总接受对方的礼物。

“你看你,又来了!都是多年的老兄老弟了,过节表示一下怎么了?拿着拿着!”于永斌不由分说,硬是把东西塞进了江春生自行车前的车筐里。吕永华也在旁边帮腔:“江工,你就收下吧,于总一番心意。”

双方拉扯推让了好一会儿,江春生见实在拗不过,只好无奈地收下,苦笑道:“老哥,你这……下次可千万别这样了。”

“好好好,知道了,快回去吧,代我向弟妹和她家人问好!”于永斌笑着挥手。

江春生再次道谢,骑上自行车,带着两瓶酒和两听茶,朝着家的方向驶去。午后的阳光有些炙热,他心中惦记着晚上的拜节,脚下不由得加快了速度。

回到家,母亲徐彩珠已经将拜节的礼品准备妥当,放在一个不小的纸箱里。里面按照“六六大顺”的寓意,整齐地装着之前江春生准备的两瓶茅台酒、两盒新茶、两盒精心包裹的粽子、两盒咸鸭蛋、两盒本地产的名品鱼糕,以及两盒香甜的八宝饭。东西不少,纸箱颇有分量。

徐彩珠又细细叮嘱了一番去文沁家要注意礼节,还让江春生代她和父亲向文沁的父母问好。江春生一一应下。

下午五点半刚过,江春生便搬起那个沉甸甸的纸箱,小心翼翼地捆绑在自行车后座上,然后骑上车,朝着朱文沁家所在的方向而去。

傍晚的风带着一丝凉爽,吹拂着他因忙碌和紧张而微微发热的脸颊。

来到朱家楼下,停好车,他深吸一口气,搬起纸箱上了楼。刚敲了一下门,门就立刻从里面打开了,仿佛有人一直等在门口似的。

开门的正是朱文沁。她显然精心打扮过,穿着一件淡粉色的新衬衫,衬得脸色更加娇艳,披肩长发也梳理得整整齐齐,在脑后用粉色小丝巾挽在一起。看到江春生抱着一个大纸箱,她先是惊讶地睁大了眼睛,随即伸手帮忙搭了一把,感觉到沉甸甸的分量后,她忍不住调侃道:“哎呀,春哥,你怎么搬这么多东西来?恨不得把商店都搬来的样子?”语气中带着娇嗔和心疼。

江春生笑了笑,一边抱着箱子往里走,一边说:“也没什么,端午节一年才一次,向叔叔阿姨表示一下心意是应该的。”

屋里十分热闹,充满了欢声笑语和菜肴的香气。朱一智和季昌杰在客厅的沙发上说话,李玉菇和朱文馨在厨房准备饭菜。活泼的小军在客厅里穿来穿去,一家人其乐融融。

小军看到江春生抱着个大箱子,好奇地冲了上来:“叔叔!你来啦!箱子里是什么呀?有没有好玩的?我要我要!”

“前几天才送你了一个大飞机,你还嫌不够啊!一会再送个大鸭蛋给你玩好不好?”朱文沁笑着和江春生一道放下箱子,蹲下身开始往外拿东西,一边拿一边摆放在旁边的食品柜上“你看你,买这么多……还是茅台酒啊?!我爸最爱喝了。新茶、粽子、咸鸭蛋、鱼糕、八宝饭……哎呀,春哥!你也真是的……我们都是一家人了,还送这么多”她嘴里埋怨着,眼角眉梢却带着掩饰不住的欢喜和自豪。

李玉茹闻声也从厨房走出来,看到朱文沁拿出来的一堆礼品,顿时皱起了眉头,上前轻轻拍了一下江春生的胳膊,责备道:“春生!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实诚!买这么多东西干嘛?礼轻情意重,咱们两家,心意到了就行了!这得花多少钱啊!下次可不许再这样了!”话虽如此,但她眼神里透出的分明是对这个未来女婿懂事、大方的满意和疼爱。

接着,她又转向朱文沁,吩咐道:“文沁啊,等下吃完晚饭,你跟春生一起去他家,也给他爸妈拜个节,问问好。可不能光收不还礼。”

“阿姨!不用不用,我们家不讲究这个。”江春生赶紧道。

“今天是过节,上门问候是一定要的。礼轻情意重嘛。”李玉茹继续要求。

“知道啦,妈!放心吧,我早就计划好了!”朱文沁愉快地答应着,站起身,看向江春生,眼中柔情似水。

这个端午节的夜晚,朱文沁家的团圆饭充满了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