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铁打的秩序(2 / 2)

“曼青,你不考虑下将来做什么工作?”姜晓丽回来后问她。

“啥?”

“趁现在镜城还有不少机会,你可要把握。”

“是,大科学家,我不工作也不是无业游民啊,还有一片私人农庄呢。”

“那算什么,别人都有啊。你功夫这么好可不要浪费。”

“大不了我将来再写小说。”

这也算是个正经工作吧,难道她没个身份就不能证明自己了么。

不参与社会管理,不代表顾曼青不自律啊,她现在喜欢练功,难道非要当个女将军才能证明自己功夫好么。

镜城的第一版钱币出来了,没有印刷机,便手画。

除了吃住,镜城其他方面都像原始状态,几乎没有办公设备。

不过却少不了勤劳的,精研各种技术技巧的人,成为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

造车的,造工具的,还有精于厨艺的,还有画工类的。

顾曼青几人拿博物馆里的物品换来了不少这样的纸钞,看着倒也不粗糙。

“干什么用啊,还不如直接拿萝卜换呢。”

“嘿,我的商店现在不能随便用了,进去要交一笔管理费,拿东西还要登记,超过数量就得付费。”

像基本的调味品等日常生活品还是可以取用的,不过有金额限制,只要不超过,就是零元购。

似乎是为了限制物资使用,让人人都确保有机会获得商品。

商店不是所有社民都能看见的,所以谁要使用商店,可以给姜晓丽一点报酬,相当于佣金。

几人吃住在一起,姜晓丽自然不会管她们收钱。

顾曼青感觉挺矛盾的,之前她们生活自由,自取自用,互相帮助,现在也还自由,感觉却多了点什么似的。

镜城不是她造的,她又不知道具体什么情况,反正不影响生活。

兑换钱币的珍贵物品大都来自博物馆,那些都看腻了,因为手工钱币的出现,各个社区开始兴起手工制作。

各类玩意都有,凡是手工的,都要比镜城原有的物资值钱。

有喜欢交易的,便去小广场上摆摊。

街道似乎有了街道的样子,出门闲逛的人多了,有开着车子来的,天空也有几只泡泡船。

逛摊子成了不少社民的日常兴趣,修炼者们只好转移了练功场地,去树林边,河边草地,散落在各处修炼。

姜晓丽和李芸芸学习之余,就约上顾曼青和月姨一同去逛街。

在镜城火红的夕阳落下之前,逛街特别有意思。

街上手工制品琳琅满目,有不少匠心独具的作品,“我看镜城都成了一个工艺城了。”

“确实挺有特色的。”

“我看是手工城。”

没有机器没有工厂,全靠双手,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喜欢拿来作交易,貌似商品交易才是人们最喜欢干的事。

回去后月姨也做出了不少手工玩意,香珠香囊,还有干花制品。

顾曼青用木头雕刻了几个雕像和玩具,姜晓丽和李芸芸都有自己的设计,像书签等。

不过镜城还有一件更好玩的事,那就是管理员选举。

这事是三个月后,镜城再次迎来一次选举大会,社民们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