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8月6日清晨7点,纽约曼哈顿的晨光尚未穿透云层,世贸中心双子塔下已开始出现零星的上班族。谁也没想到,一场震惊世界的极限挑战,正悄然在这两座412米高的塔楼间酝酿——菲利普帕特一行人手持伪造的通行证,分两拨躲过安保盘查,潜入了南北楼。
菲利普与好友弗朗索瓦背著装有鱼线、麻绳、钢丝的背包,走进南楼货运电梯。金属电梯厢在黑暗中缓缓上升,每一次轻微的晃动都让人心跳加速,直到「叮」的一声停在104楼。两人刚走出电梯,就听到远处传来警卫的脚步声,情急之下,他们钻进狭窄的电梯井,踩著仅20厘米宽的L形钢梁躺下,用防水布盖住身体。黑暗中,只有彼此的呼吸声与远处警卫的对讲机声交织,他们就这样一动不动地潜伏了4个小时,直到巡逻声彻底消失,才敢小心翼翼地爬出来,将沉重的器材一点点搬向楼顶。
与此同时,潜入北楼的路易斯正趴在楼顶边缘,手中紧握著一把改装过的弓箭——箭尾系著细细的鱼线,这是联接南北楼的第一步。他深吸一口气,瞄准南楼楼顶的钢架,猛地松开手,箭带著鱼线划过清晨的薄雾,精准落在菲利普面前。两人迅速抓住鱼线,开始按计划牵引更粗的麻绳,再用麻绳拉动沉重的钢索。期间,警卫曾三次到楼顶巡逻,菲利普都凭借对建筑结构的熟悉,躲进通风管道或钢架阴影中,有一次甚至与警卫仅隔三米,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直到8月7日黎明时分,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双子塔顶端时,一条横跨两座塔楼、长达131米的钢丝终于架设完成。菲利普蹲在南楼楼顶,伸手轻轻拨动钢丝,清脆的震颤声在高空回荡,他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这场筹备了半年的挑战,终于要开始了。
早上7点半,菲利普帕特换上标志性的黑色紧身衣,脚踩软底鞋,在腰间系上简单的平衡杆,缓缓踏上钢丝。第一步迈出时,钢丝微微晃动,他迅速调整重心,双臂展开如雄鹰展翅,身体随著钢丝的震颤轻轻起伏。此时的双子塔下,已有上班族发现了高空的身影,人群渐渐聚集,惊呼声、掌声此起彼伏,警车的鸣笛声也从远处传来,划破曼哈顿的清晨。
412米的高空,脚下是川流不息的街道,身边是缭绕的云雾,菲利普却仿佛置身无人之境。他在钢丝上缓缓行走,时而单膝下跪,向下方的人群致意;时而躺下,双手枕在脑后,仰望蓝天,仿佛躺在云端的「空中睡美人」。每一个动作都惊险至极,却又带著极致的优雅,看得地面上的人群屏息凝神,连警车都暂时停下了鸣笛,警员们也仰头注视著这不可思议的一幕。
整整45分钟,菲利普在钢丝上来回走了8个回合,总距离超过1000米。期间,天空突然下起小雨,钢丝变得湿滑,他却丝毫没有慌乱,只是放慢脚步,更加专注地调整平衡。直到两架直升机盘旋而至,警方通过扩音器喊话要求他停止挑战,菲利普才缓缓走回南楼楼顶,结束了这场「高空盛宴」。
当菲利普被警卫带走,押著走出世贸中心大厅时,大厅外早已挤满了欢呼的人群。从楼顶到大厅的短短几百米路,他走得从容而坚定,面对人群的掌声与呐喊,他突然停下脚步,对身旁的警察微笑著说:「兄弟,等一下,我想享受一下这份掌声。」
警察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敬佩的笑容,默契地停下脚步。就在这时,菲利普的助理挤过人群,递来一罐蓝银色包装的红牛。菲利普接过饮料,当著所有媒体与民众的面,缓缓拉开拉环,「啵」的一声轻响后,他仰头喝下一大口,脸上带著胜利的笑容,仿佛手中不是一罐功能性饮料,而是庆祝胜利的香槟。
这一幕被现场几十位记者用相机定格——黑色紧身衣的「空中舞者」、闪烁的警灯、欢呼的人群,以及那罐格外醒目的红牛,构成了一张极具冲击力的照片。
第二天,这张照片就登上了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的头版,标题赫然写著「世贸中心上空的奇迹:菲利普帕特的45分钟高空舞步」,而文中无一例外都提到了他被捕时喝红牛的细节,称其为「极限精神与商业品牌的完美融合」。
美国各大报纸的报导让「红牛」这个此前仅在欧洲小有名气的品牌,一夜之间走进美国民众的视野。
读者们在惊叹菲利普帕特挑战精神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句「给你双翅膀」的GG词,不少人开始四处打听「哪里能买到红牛」。
远在欧洲的陈文欧,看著从美国传来的报纸与销量数据,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义大利攀岩赛让红牛在欧洲站稳脚跟,而菲利普帕特的世贸中心挑战,则让红牛成功打入美国市场——短短两天内,欧洲红牛收到了超过500份美国经销商的合作申请,位于奥地利的红牛工厂紧急启动扩招,生产线从3条增加到8条,工人们24小时轮班生产,仍供不应求。
更重要的是,红牛通过这两场极限挑战,成功塑造了「突破极限、追求自由」的品牌形象。
在美国消费者心中,红牛不再是一款简单的提神饮料,而是与「勇气」「梦想」「挑战自我」绑定的精神符号——就像菲利普帕特在412米高空迈出的那一步,红牛也用一场震撼世界的营销,迈出了全球化布局的关键一步。
8月下旬,陈光良和奥黛丽赫本,来到奥地利,考察了红牛工厂。
陈文欧非常的兴奋,他用一年出头的时间,便初步证明了自己;如今欧洲红牛销量已经可以达到每月500万罐,已经达到香港红牛的七成销售。
可能只需要到年底,就能超过香港红牛的销售。
香港红牛用了十五年,而欧洲红牛可能只需要用十五个月的时间。
「父亲,母亲,这座工厂的厂房是租赁的,但也非常足够的大。而我们的新工厂进度,预计明年底就能投入使用。」陈文欧为两人介绍起来。
陈光良点点头,陈文欧从去年7月就开始直接做好几件事:第一,购买地皮,建立规模庞大的饮料工厂;第二租赁厂房,第一时间生产红牛(配方和原材料都是香港卖给欧洲红牛);第三组建营销团队和申请许可证。
实际上,今年才拿到奥地利、德国、法国、英国、义大利、美国六个国家的销售许可;而在4月份的『攀岩比赛』前,欧洲红牛的销量很少,毫无知名度。
从4月份开始,两场极限运动,让红牛一举出面,短时间迅速打开了局面。
「虽然今年的两场极限运动,让欧洲红牛收获匪浅,不过你不能骄傲。」
「父亲放心,我一定做的更好。」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接下来欧洲红牛还需要做的是:第一,继续支持和赞助极限运动,让红牛的赞助在极限运动场上无处不在,高空跳伞、极限滑雪、极限冲浪.;第二,组建欧洲红牛F1车队,这是个很大的投资.第三,筹备成立慈善基金会,每年拨出相当的资金,红牛致力于长期发展慈善事业第四,自然就是渠道,获得更多国家的销售许可.你记住,我们要的是未来,所以不管现在投资多少,利润再去投资,都可以不计得失。」
陈文欧的起步资金,就是已经高达近千万美金,主要是建立大型工厂、渠道、营销团队等,而且他创业时,从美泰带走了至少十几位管理层,最后便是原材料和配方,都是香港公司提供,最多是微调一下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