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硝烟似狰狞巨兽,张牙舞爪地吞噬着天地间的一切。
石将军身姿挺拔地站在沙盘前,仔细审视着榆林城的方向,目光深邃而凝重,眉头紧紧皱成了“川”字。
他的脸上写满了困惑与难以置信,喃喃自语道:
“古寿三的部队,竟也如那残暴的小鬼子一般,将无辜百姓当作肉盾驱使?”
那声音虽不大,却透着难以抑制的诧异与愤怒,仿佛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在众人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在石将军心中,古寿三身为华夏子孙,做出这般丧心病狂之事,简直是民族的败类。
用自己治下的百姓做挡箭牌,这等恶行,必将使他陷入万劫不复的舆论深渊。
就如同置身于狂风暴雨中的朽木,摇摇欲坠,最终只能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他怎敢如此!”
石将军猛地攥紧拳头,关节因用力而泛出惨白之色,额头上的青筋也如蚯蚓般凸起,太阳穴处的血管剧烈跳动着,看得出他此刻内心的极度愤怒。
“给我查清楚,榆林守将到底是不是邓公瑾!”
一旁的参谋长面色凝重,脸上写满了无奈与苦涩。
他微微低下头,轻轻叹了口气,声音低沉沙哑,仿佛被这沉重的气氛压得透不过气来:
“老总,我们之前的情报没错,榆林守将就是邓公瑾!
不过,老百姓协助敌人守城这事儿,您怕是真误会邓公瑾了。
刚刚城内地下组织传来确切消息,那些老百姓是自发去协助榆林守卫部队的。
他们自发组织起来,为部队运送伤员和物资,忙得热火朝天。”
“什么?”
石将军听闻此言,瞬间瞪大了双眼,眼中满是震惊与不可置信。
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倾,目光紧紧锁住参谋长,似乎想要从对方的眼神中探寻出一丝谎言的痕迹。
以往,不论是八路军还是解放军,每到一处,都与百姓们亲如一家,鱼水情深。
百姓们箪食壶浆,全力支持部队。
可如今在这榆林城,眼前的局面却如此诡异,己方不仅得不到百姓的支持,反而古寿三那边却赢得了民众的拥护,这让石将军实在难以接受。
“我们的群众基础为何如此薄弱!”
石将军满脸痛心疾首之色,声音中夹杂着深深的自责与不甘。
那声音仿佛被重锤敲击,在空旷的战场上回荡,带着无尽的沉重。
参谋长微微皱起眉头,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几分。
他低头沉思片刻,缓缓抬起头,神色凝重地说道:
“老总,并非是我们不得民心,实在是榆林守卫太得人心了啊。”
“详细说来听听。”
石将军目光如炬,炯炯有神地盯着参谋长,眼神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要从他口中挖出所有真相,寻找到解开这谜团的关键线索。
参谋长轻轻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神情愈发严肃:
“榆林守卫的总指挥是邓公瑾。
自他来到陕甘地区,目睹这片土地因连年兵祸,民生凋零,百姓苦不堪言。
于是,他毅然决定不扩充一兵一卒,一心致力于安民之举。
他减免赋税,救助贫苦,组织百姓恢复生产,让这一带的百姓渐渐过上了安稳日子。
更重要的是,邓公瑾治军有方,军纪严明。
驻守榆林的五年间,部队从未发生过扰民事件。
他带领部队修筑水利,开垦荒地,帮助当地百姓改善生活。
如此善举,怎能不深得民心啊。
军民鱼水之情的建立,为守城战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当地百姓主动为守军提供情报,帮助运送物资,甚至参与城防建设。”
“邓公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