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留学海外的经历,让他周身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儒雅与睿智。
他深谙兵法与权谋,犹如一把隐藏在鞘中的利刃,回国后一直隐姓埋名,却在姜无发身边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其智囊团中的核心人物。
姜无发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迅速转头看向贺兴国,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的光芒,犹如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贺先生,你且说说看。”
贺兴国微微颔首,沉吟片刻,似乎在整理思绪,随后缓缓道来。
他的声音不紧不慢,条理清晰,仿佛在讲述一个早已洞悉的棋局:
“首先,古寿三将军的电报中声称,陈队长率领的科学考察队实为军队,且先向马家军开枪。
此说辞虽显激烈,但亦有可能是古将军为争取主动而故意为之。
四四协定本就没有限定这一万人是军队还是技术人员,何来考察队实为军队之说?
不过,从古将军以往的行事风格来看,他虽有野心,却也不至于如此冒进,在未查实真相前便急于上报。”
“你的意思是说,寿三已经查证之后才上报的?”
姜无发疑惑地问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探寻,试图从贺兴国的话语中找到更多线索。
“不不不,古将军可能事前就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
贺兴国轻轻摇头,语气笃定。
姜无发的心似乎被什么重重地触动了一下,他微微皱眉,陷入了沉思。
贺兴国继续有条不紊地分析着:
“至于解放军抗倭司令部的电报,他们指责马家军违反协定,突袭科学考察队,且言辞恳切,似乎有理有据。
然而,在这乱世之中,谁能保证每一份电报都是真相呢?
说到底,也是他们一家之言。”
姜无发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的表情凝重而严肃:
“贺先生所言极是,那依你之见,实际上哪方所言更为可信?”
贺兴国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仿佛能看穿一切阴谋与算计:
“大人,我认为,解放军电报的真实性更大。
一来,他们若非被逼无奈,不会轻易挑起事端;
二来,古寿三将军虽执行了您的命令,但马家军的桀骜不驯是出了名的,古将军很可能指挥不动他们。
再者,古将军急于发来电报,似乎早有预谋,其心不可不察。”
姜无发闻言,脸色越发凝重,他的目光紧紧盯着贺兴国,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急:
“那依先生之见,我该如何应对?”
贺兴国再次沉吟片刻,似乎在权衡每一个字的分量,随后缓缓开口道:
“大人,我们既不能轻易认错,以免威信扫地,也不能坐视不管,让事态进一步恶化。
依我之见,可以给解放军抗司回电,言明已收到前线电报,初步确认是陈队长的科学考察队先开的枪。
然而还需进一步查证。
同时,明面上责令古寿三将军查明真相,但暗中却要提醒他,利用这三天时间调动部队,做好万全准备。”
“三日之后,无论真相如何,我们都可以宣布是解放军先动手挑起内战,然后以雷霆万钧之势,消灭随科学考察队之军队,俘获考察队成员。
这样一来,既可以彰显我部之威严,又可以借此机会削弱解放军的实力。
还得到了蘑菇弹这一国之重器!”
贺兴国的眼神中闪烁着一丝狠厉,话语中充满了算计与谋略。
姜无发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但随即又浮现出一丝疑虑:
“如此一来,蘑菇弹研制进程不是要拖慢了吗?如果让俄曼瑞克人抢了先……”
“如果被俄曼瑞克人抢了先,华夏恐怕只能任其摆布。
不过,在国内,如果解放军那边抢先研制出了蘑菇弹,我们也将成为他们的附庸。
恐怕这也不是大人想看到的吧?
况且,如果我们将这支科学考察队完整的截获,说不定我们能比俄曼瑞克更快研制出蘑菇弹。
毕竟我们占据的地盘更大、掌控的资源更加丰富。”
贺兴国目光坚定,言辞恳切,试图打消姜无发的顾虑。
“贺先生果然深谋远虑,就按你说的办。”
屋内,昏黄的灯光在沉重的气氛中摇曳不定,仿佛随时都会被这压抑的氛围熄灭。
姜无发站在宽大的书桌前,身形挺拔却透着一股孤注一掷的决然。
他的双手紧握成拳,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额头上微微沁出细汗,灯光洒在上面,折射出点点微光,映衬着他此刻复杂又坚定的神情。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然,那目光犹如划破黑夜的闪电,锐利且坚定。
这一动作,仿佛是他与内心的犹豫做了最后的告别,彻底下定决心要在这场复杂得如同乱麻般的博弈中放手一搏。
稍作停顿后,姜无发深吸一口气,缓缓转身面向电报员。
他的眼神沉稳而冷峻,仿佛在传递着一种不可违抗的命令。
随后,他开始口述给解放军抗倭司令部的电文,声音低沉有力,一字一句都仿佛经过了深思熟虑:
“致:解放军抗倭司令部”
他微微停顿,目光凝视着前方,似乎在脑海中勾勒出电文的全貌。
接着,语气中带上了一丝遗憾与严肃:
“贵部来电已悉,关于前线所发生之冲突事件,本府经过初步调查与核实,确认系由陈队长所率之科学考察队率先开枪所致。”
说到这里,他轻轻皱起眉头,眼神中流露出些许不满与惋惜,仿佛对这一“事实”深感痛心:
“此等行径如确为实情,实乃有违双方之前所达成之共识与协定,本府对此深感遗憾与痛心。”
随后,他的声音变得更加沉稳有力,展现出一种掌控全局的气势:
“鉴于此,本府已责令古寿三将军立即着手查明事件全貌,务必还原真相,给双方一个合理的交代。”
姜无发微微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恳切,继续说道:
“在此期间,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本府恳请贵部能够原地待命三天,静待调查结果之公布。”
他的语气变得诚恳而庄重,仿佛在强调局势的严峻:
“本府深知,当前局势复杂多变,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民族矛盾待解,此时更应团结一致,共御外侮。”
说到“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时,他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试图唤起对方的共鸣:
“望贵部能够顾全大局,以国家民族之利益为重,与本府携手合作,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
紧接着,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语气斩钉截铁:
“同时,本府亦将秉持公正、公平之原则,对事件进行彻底调查,如确有我部人员之过失,本府绝不姑息,必将严惩不贷。”
他微微眯起眼睛,目光中带着一丝审视,继续道:
“反之,若贵军确有不当之处,亦望贵军能够勇于承担,共同寻求解决之道。”
最后,他的声音恢复了平稳,但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
“三日之后,本府将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相应处理,并公之于众。
望贵军能够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共同维护双方之友谊与合作关系。
此致
敬礼!
姜无发
[发送日期]1942年5月30日”
电报员全神贯注地记录着,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发出“沙沙”的声响,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仿佛是这场紧张局势的伴奏。
待电文记录完毕,姜无发没有丝毫停歇,他的眼神变得更加锐利,犹如一只盯上猎物的雄鹰。
他再次调整了一下站姿,挺直了腰板,开始口述给古寿三的密电,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带着一种不容违抗的威严:
“致:古寿三将军”
他微微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古寿三的期许,又有一丝警告:
“寿三:”
接着,语气变得严肃而急促:
“前线冲突之事,我已悉知,其中曲折,尚待查证。
然时局紧迫,不容拖延。特此电令,望你遵行。”
说到这里,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狡黠:
“对外,我将宣称冲突由对方率先挑起,此乃权宜之计,以安人心,争取时日。”
随后,他的声音陡然变得冷峻,一字一顿地强调道:
“在此期间,我要你以查明真相为名,实则迅速调动部队,对那科学考察队形成合围。
行动务必隐秘迅速,不可走漏风声。”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狠厉,仿佛已经看到了行动成功后的局面:
“三日之后,无论真相如何,我都将以对方先开枪为由,对科学考察队采取果断行动。
此关乎我府大局,你务必全力以赴,确保行动成功。”
此时,他的语气变得更加严厉,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威慑:
“寿三,你身为国之栋梁,当知此行之重要性。
务必谨遵命令,不得有丝毫懈怠。
一切行动,均须听我指挥,不得擅自妄为。”
说完最后一个字,姜无发紧绷的身体微微放松了一些,但眼神依然坚定。
他缓缓走到窗边,推开窗户,一阵凉风吹过,拂动他的衣角。
他凝视着窗外漆黑的夜色,心中默默思索着这两封电报发出后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如同一位棋手在布局一场关乎生死的棋局,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却又充满了孤注一掷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