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悲戚的风景(1 / 2)

秦洲想,车间与职工活动中心还未必能完全真正反映出工人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刚到的第一个车间本来就是徐金灿安排的点,于是,他决定去生活区看看。

一出来,过了一条满是树冠的破烂水泥路,右边便是生活区,厂里的工人都称之为福利区。到了福利区的大门口,远远地就能看到徐金灿等一批厂领导在那里。

不用问,徐金灿他们并没有按秦洲说的去忙自己的,而是一直在监视着秦洲他们的一举一动。

本来秦洲并没有要求安排电视台和报社来,现在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也都到了。

原来,这是宣传部长陈慧娴安排的,秦洲并不知道陈慧娴安排电视台与报社的记者有什么目的,只知道在专案组时他就了解到陈慧娴与石马平是同一战线的,而且关系非同一般。

秦洲想起一个词来——“作秀”,自己这次调研看来会被别人抄作是“作秀”,但如果把记者们撵走,又觉得不合适,人家辛辛苦苦也是为了工作。再说了,自己作为市委书记,前来看望困难职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让广大群众知道自己的工作作风,也是好事。想到这里,秦洲就不再去怪罪什么,便问秘书长吴晓军道:"现在几点。"

吴晓军说:“快十一点了,要不我们去开始座谈会吧。"

秦洲说道:"算了,你通知厂方坐谈会改下午吧,我们不到职工家里,是了解不到真实情况的。"

徐金灿事前把生活区给忘了,他没想到秦洲的调研不仅调研生产,还调研职工生活,他怕秦洲会问出很多问题,就赶紧跑过来对秦洲说道:"李书记,这马上要下班了,等下进进出出的人多,要不我们先去办公室坐坐。"

秦洲说道:"都说了你们自己去忙吧,我们随便走走,现在这时间,座谈会就安排下午吧。"

徐金灿还是紧追不放:"李书记,要不我们提前去用午餐,中午还可以小憩一会儿。这福利区很大的走不完。"

秦洲说道:"不打紧,我们走到哪家算哪家。”

说完,秦洲他们几个人便走进福利区。

进入福利区的第一栋房子是80年代的建筑,楼道很窄,很暗,墙壁上到处都是乱贴的纸片小广告。

敲开二楼的一户人家,里面走出来一对知识分子模样的人,一问,才知道是50年代支援建厂时,从上海一家大企业调来的技术员夫妇。老两口已经70多岁了,女儿嫁出去了,儿子嫌这里穷,大学毕业回上海工作了。因为上海的房子小,老俩口才没有随儿子去,只能在这里生活。

秦洲问他们每个月还能够领多少钱。

老头说:“两个人加起来也就是700多吧,有时候还不能按时发,特别是近两年,一欠就是半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