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依法办案(1 / 2)

刑侦队队长刘建军带着几名侦查员,按照余良的部署,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摸排工作中。

他们调取了县里几个主要路口的监控录像,但由于人贩子显然具备一定的反侦察意识,选择的都是监控盲区或者老旧路段,一时间并没有发现那辆可疑的面包车。

与此同时,另一组侦查员则在全县范围内,特别是那些有“买媳妇”历史的村庄进行秘密排查。然而,工作进展并不顺利。

许多村干部在接到警方的询问时,都表现得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有的甚至说:“我们村很穷,但男丁们都出去打工挣钱了,没听说谁家买媳妇啊?”“都是封建思想残余,现在年轻人都自由恋爱了,哪还有这种事?”

侦查员们明显感觉到,当地村民对人贩子的问题普遍抱有漠视甚至包庇的态度。在他们看来,家里能有一个女人照顾,传宗接代,就是最大的事情,至于这个女人是怎么来的,并不重要。至于法律?那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

更让刘建军头疼的是,当他带队来到几个重点怀疑的村庄,试图找一些知情人了解情况时,往往会受到村民的集体阻挠。村民们三五成群地围上来,七嘴八舌地指责警方“多管闲事”、“破坏我们村的规矩”,甚至有人威胁要“教训教训”那些“多嘴”的人。

有一次,刘建军和两名侦查员到一个叫“青山村”的村庄摸排线索。根据线报,这个村子里有一户人家去年刚刚“买”来一个贵州的女人。当他们找到那户人家时,大门紧闭,敲门无人应答。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几个村民围了上来。

“你们是干什么的?警察就能随便进老百姓家抓人吗?”一个满脸横肉的中年男人挡在门口,语气不善地说。

“我们是在执行公务,请你配合。”刘建军耐着性子解释。

“配合?配合什么?配合你们诬陷我们青山村的人吗?”另一个尖嘴猴腮的男人煽风点火,“我们知道你们想干什么!不就是想搞点钱吗?我们村穷,没钱给你们!”

“我们没有这个意思……”刘建军试图解释。

“少废话!赶紧走!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那个横肉男人说着,就和几个村民一起推搡着侦查员。

幸好有其他闻讯赶来的村干部从中斡旋,才避免了冲突升级。但线索也就此中断了。

刘建军感到一阵无力。他知道,侦破这样的案件,光靠警方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争取当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但现在看来,这条路异常艰难。

另一边,技术科的同志经过耐心询问,从小梅口中获取了一些信息。根据描述,人贩子团伙大约有四五个人,为首的是一个四十多岁、中等身材、皮肤黝黑、说话带有浓重本地口音但略带外乡调子的男人,被称作“强哥”或“老板”。另外还有两个帮手,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其中一个脸上有一道疤,另一个比较瘦小。他们开着一辆挂着邻县牌照的破旧面包车。

小梅还回忆起,在被转移到一个临时据点时,她听到人贩子打电话时提到过一个地名——“大王庄”,还提到要“交货”给一个姓“李”的人。

“大王庄?”刘建军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线索。大王庄是金安县最偏远、最贫困的一个乡镇下辖的村庄之一,那里山高路险,交通不便,民风相对彪悍,一直是治安管理的难点。

而那个姓“李”的接货人,会不会和当地乡村干部或者宗族势力有关?这让余良和刘建军都感到一丝棘手。

就在侦查工作陷入僵局,需要进一步深入大王庄地区摸排时,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