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城乡结合部那略显杂乱的街道上时,这里的早市已是一片热闹景象。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弥漫着新鲜蔬菜的清香与市井的烟火气。
退休职工林芳如往常一样,来早市采购一家人一天的食材。她穿梭在各个摊位间,精心挑选着新鲜的青菜、活蹦乱跳的鱼虾。
在一个卖西红柿的摊位前,林芳蹲下身子,仔细挑选着色泽鲜艳、表皮光滑的西红柿。挑好后,她直起腰,从斜挎在肩上的钱包里掏出零钱付账。付完钱,她随手将钱包塞回包里,手里掂着装着西红柿的塑料袋,又朝着卖豆制品的摊位走去。
就在林芳专注地挑选豆腐时,一个身影突然从她身后快速闪过。还没等她反应过来,肩膀上传来一阵剧烈的拉扯感,斜挎包被人猛地拽走。
林芳本能地惊呼一声,踉跄着往前冲了几步,差点摔倒在地。等她站稳,抬头只看到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攥着她的包在人群中狂奔。
“抓小偷!有人抢包了!”林芳声嘶力竭地大喊起来,声音里满是惊恐与愤怒。周围买菜的大爷大妈、摆摊的商贩纷纷将目光投向她,一时间,早市的喧闹声戛然而止,众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住了。
几个热心人立刻反应过来,拔腿朝着抢包的青少年追去。林芳心急如焚,顾不上被拉扯得生疼的肩膀,也跌跌撞撞地跟在后面追。
她的脑海中不断闪过钱包里的东西,那里面不仅有一千多元现金,还有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证件。要是找不回来,补办这些证件不知道要费多少周折。
少年十分灵活,在拥挤的早市人群中左躲右闪,不断变换方向,很快逃进一条小胡同,摆脱了追捕。逃跑途中,他撞倒了摊位上的菜筐,打翻了水桶,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哎,现在这治安是越来越差了,这些抢劫的人太猖獗了,我们老百姓都没安全感了。”一些人无奈地摇着头说道。
接到报警后,余良和同事们迅速来到了现场。
余良看了看四周,这里,低矮的平房与新建的高楼相互交织,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共同生活,本应是一片充满烟火气的地方,却被抢劫案件蒙上了一层阴影。
像这样的抢劫案件,在这个城乡结合部已经发生了多起。据警方统计,近几个月来,此类案件呈上升趋势,不仅给居民的财产安全造成了损失,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安全感。
余良和同事们开始了艰苦的调查工作。他们首先对这起抢劫案的受害者林芳进行了详细的询问,试图从她的描述中找到抢劫者的特征和作案特点。
然而,由于抢劫者选择在人员密集、监控较少的地方作案,且作案时动作迅速,受害者只能提供一些模糊的线索,比如抢劫者是个年轻人,穿着打扮比较随意、对地形好像比较熟悉等。
尽管线索有限,余良并没有气馁。他和同事们调取了案发地周边为数不多的监控视频,一帧一帧地仔细查看。尽管眼睛因为长时间盯着屏幕而布满血丝,但他们依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们在一段监控视频中发现了几个可疑的身影。这几个年轻人在案发前后出现在现场附近,行为举止鬼鬼祟祟,其中一个与受害者描述的特征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