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昭毫不犹豫,一脚踹开门,屋内的刺客手持匕首,背靠着墙,眼神凶狠地瞪着众人。他的衣服上满是血迹和尘土,头发凌乱,面容憔悴却透着一股狠劲。
包拯走进屋内,目光如炬地盯着刺客,义正言辞地说:“你已无处可逃,如实交代,或许还能从轻发落。你若执迷不悟,必将受到严惩,到时候,你不仅害了自己,还会连累家人。”
刺客听到“家人”二字,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又恢复了凶狠,咬着牙说:“哼,我没有家人,你们别想从我嘴里套出一个字。”
包拯见状,上前一步,放缓语气说道:“我知道你也是被人胁迫,幕后主谋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你若此时坦白,也算为自己赎罪,或许还能留一条活路。”
刺客沉默了一会儿,长叹一声,缓缓说道:“罢了,反正横竖都是一死,我说。这次刺杀是朝中重臣张大人指使的,他一直觊觎皇位,见陛下尚无子嗣,便妄图扶持傀儡皇帝,自己掌控朝政。为了实现这一阴谋,他勾结了北方的辽国势力,策划了坤宁宫刺杀案,企图借此扰乱宫廷,为政变创造机会。而将罪名嫁祸给曹皇后,正是他们转移视线的手段。”
包拯得知真相后,火速回宫向宋仁宗奏明。仁宗听后,震惊不已,同时也深感愤怒与忧虑。他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眉头紧锁,说道:“包拯,此事关系重大,若处理不当,必将引发朝廷动荡,甚至招来辽国入侵。你可有良策?”
包拯沉思片刻,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继续深入调查,将所有参与阴谋的人一网打尽。同时,加强边境防御,以防辽国趁机进犯。”
仁宗点头道:“爱卿所言极是,此事就全权交予你处理,朕相信你定能妥善解决。”
包拯领命后,回到开封府与公孙策精心谋划。他们一方面密切监视张大人及其党羽的一举一动,另一方面暗中调集可靠人手,准备随时展开行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包拯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参与阴谋的官员、宦官名单也一一浮出水面。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包拯带领开封府精锐衙役和忠诚的宫廷侍卫,兵分多路,同时包围了阴谋者们的府邸。
包拯亲自率人来到张大人府邸。他一声令下,衙役们如潮水般涌入。张大人正在书房与几个心腹密谋,听到外面嘈杂的声音,脸色大变。他起身准备查看情况,还未等他迈出书房,包拯已带着众人推门而入。
张大人故作镇定地说:“包大人,深夜闯入下官府邸,所为何事?莫不是弄错了吧。”
包拯冷笑一声,将手中的证据掷于桌上,厉声道:“张大人,你的罪行已败露,还妄图狡辩!这些证据铁证如山,你勾结辽国,意图谋反,刺杀皇后,扰乱宫廷,罪无可恕!”
张大人看到桌上的证据,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双腿一软,瘫倒在地。他眼中闪过一丝绝望,却仍不甘心地说:“包大人,你休要血口喷人,这些证据定是有人伪造,想陷害本官。”
包拯走上前,指着张大人的鼻子,愤怒地说:“到了如今,你还不思悔改!你以为你的阴谋能瞒天过海?你看看这些供词,再看看这些往来书信,皆是你谋反的铁证!你还有何话可说?”
张大人低下了头,不再言语,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
与此同时,其他几路行动也进展顺利,参与阴谋的官员和宦官纷纷落网。经过连夜审讯,他们对罪行供认不讳。
次日,宋仁宗早朝,宣布了这些阴谋者的罪行,并下令将他们斩首示众。东京城百姓听闻,无不拍手称快,纷纷称赞包拯为大宋的青天。
经此一役,北宋朝廷内部得到整肃,包拯的威名更是传遍天下。而包拯深知,守护大宋江山,维护百姓安宁,任重而道远,他将继续秉持公正,为大宋的稳定与繁荣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