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生想了想,说道:“大人,倒是有个泼皮无赖,名叫张二,平日里游手好闲,经常在店铺附近晃悠,时不时还进店讨些便宜。”
包拯听闻后,觉得这张二也有嫌疑,便命展昭去将张二带来。
展昭领命后,很快就将张二带到了大堂。张二嬉皮笑脸地说道:“包大人,您找小人所为何事啊?小人最近可没犯什么事儿。”
包拯严肃地说道:“张二,陈生家的绸缎铺丢失了祖传玉坠,有人看见你经常在店铺附近游荡,你可知情?”
张二一听,连忙喊冤:“大人,冤枉啊!小人虽然爱占些小便宜,但绝不敢做偷盗之事。今日小人一直在城东与人赌钱,不信您可以去问。”
包拯派人去城东打听,果然证实张二所言非虚。此时,案件陷入了僵局,似乎所有的线索都断了。
包拯陷入了沉思,他仔细回顾着整个案件的细节,突然想到刘氏说在仓库时并无异常,那么玉坠有没有可能是在进入仓库之前就已经丢失了呢?
包拯再次询问刘氏:“刘娘子,你确定进入仓库之前玉坠还在身上吗?你从何处而来,途中可有遇到什么特别的事?”
刘氏努力回忆着,突然说道:“大人,民妇想起来了。今日一早,民妇去隔壁的布庄与老板娘闲聊了一会儿,之后便直接去了仓库。在布庄时,一切都还正常。”
包拯觉得布庄老板娘可能知晓一些线索,便让艾虎去将布庄老板娘带来。
布庄老板娘来到大堂后,包拯问道:“你今日与刘娘子闲聊时,可有注意到她腰间的玉坠?后来刘娘子离开布庄后,你店里可有其他人来过?”
布庄老板娘思索片刻后说道:“大人,民妇记得刘娘子来的时候玉坠还在。她走后不久,有个年轻的小媳妇来过店里,买了几尺布就走了。不过,民妇并未发现那小媳妇有什么异常举动。”
包拯又问:“你可还记得那小媳妇的模样?”
布庄老板娘说道:“那小媳妇穿着一身浅蓝色的衣服,头上插着一根翠玉簪子,看着挺面生的,之前好像没在这附近见过。”
包拯觉得这个小媳妇十分可疑,便命衙役们在城中四处寻找身着浅蓝色衣服、头戴翠玉簪子的小媳妇。
经过一番寻找,终于在城南的一条小巷子里找到了这个小媳妇。
小媳妇被带到大堂之上,神色惊恐。包拯问道:“你今日去过隔壁的绸缎铺老板娘的布庄,可曾见到刘娘子腰间的玉坠?如实招来!”
小媳妇吓得浑身发抖,“扑通”一声跪下,哭着说道:“大人,民妇一时鬼迷心窍。今日在布庄看到刘娘子的玉坠十分精美,就起了贪念。等刘娘子走后,民妇故意在布庄多留了一会儿,趁老板娘不注意,偷偷溜进了绸缎铺的仓库,偷走了玉坠。民妇知道错了,求大人饶命啊。”说罢,从怀中掏出了玉坠。
陈生和刘氏看到失而复得的玉坠,喜极而泣。包拯怒喝道:“你这妇人,贪图他人财物,做出此等偷盗之事,实在可恶。念你及时认罪,判你入狱半年,希望你能改过自新。”小媳妇连连磕头谢恩,被衙役带了下去。
这起玉坠疑云,在包拯的抽丝剥茧下真相大白。东京城的百姓听闻此事,对包拯的断案如神更是赞不绝口,包拯的威名也愈发远扬。而包拯依旧每日坐镇开封府,为百姓排忧解难,守护着这一方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