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周易慢慢翻着文件,详细的说着自己的设计思路。
许师姐忍不住点点头,操作有瑕疵,但思路很新颖。
特别是主体内容上将教案材料整合,增添了一些手绘的视觉元素,在整个研学过程中增添了很多趣味性的互动。
最让她喜欢的一点,是周易单独做了一个研学地点的整套小样。
在折页手册中创新的以研学线路为主体。
将说、听、思、做作为一个框架进行的添加性设计。
由概括的面到具体的点,最后以研学游览故事的线串联,进行了一个融合。
既保证了阅读游览兴趣,让知识变的好玩儿,让知识可以互动的效果。
又能让小朋友们更容易进入研学的情境中,在游玩中潜移默化的学习。
这个点,是之前来找她汇报的学弟学妹们一直没有注意到的,就连孙文良和刘添宁也是。
或者说在上次会后,他们还是习惯性的更多的注重视觉效果,而忽视了研学这个主体的本质需求。
这也是她这几天让他们回去重新思考的点。
倒是没想到周易在做的时候已经想到了,还是以一种很好的方式呈现出来了。
而且框架立好了,其他单元系列的设计制作就可以顺水推舟继续做了。
既省时省力,又能保证整体的统一和完整性。
见周易将最后一点活动衍生的内容说完。
许师姐听完点点头,思考了一下。
问道:“你在做之前,是做了整体的一个构思吗?”
周易想了想,顿了一下才说道:“其实也不是构思吧,就是我提前把我要做什么给弄清楚了之后,才去发散思维往下做的。”
“哦?那你具体说说。”
“其实很简单,这个项目的主体就是小朋友们的研学嘛,这个最主要的点不要跑偏。”周易笑了笑,慢慢说道。
“面对小朋友们,开放性是必不可少的,探索的感觉要足,毕竟天马行空是他们这个年龄独具的,还要有一些收获的满足感和参与感。”
“然后就是内容上的优化,堆叠的知识点和过分深入的问题,总会让人觉得很枯燥和堵住思路的。”
“就拿研学手册举例。”
“我想的是,给小朋友们多一点学的空间,给老师们多一点教的空间,少一点我自己强烈的个人色彩。”
“说到底,设计嘛,用户至上,服务于人,人为本,大概就是这样。”
听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许婵静眼睛亮了一下。
学以致用听起来很简单,但能做到的却很少。
她轻轻笑了一声,点点头。
哇,她笑了,许婵静...许师姐...许小灭绝师太,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