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学术交流(2 / 2)

儒家更崇尚德治,且讲究省刑罚,而法家更推崇法治,讲究严刑峻法。

当然,法家的“法治”和现代的“依法治国”不是一回事,后世有人听到“法家”二字,便想当然认为法家和现代的依法治国一样。

儒家的“礼”也不是法治,它主要在道德方面,即规定人在道德伦理上有何可为,有何不可为,而非律法。

“就像一棵树要长得笔直高大,就不能在生长的过程中长歪,人想要成长为真正的人,也得遵礼而行。”

巴克特里亚学者团中有学者听懂了一些,生出很浓厚的兴趣,这秦国的儒家听起来有些道理,这是在教导人为什么是人,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要是人人都能成长为合格的人,而没有长歪,那这世间必将美好之极,不会有战乱、不会有纷争。

这些学者并不知道他们所想的这个美好世界在儒家被称为“大同世界”。

郦食其继续道:“智,即智慧、认知,我等生下来时,对世间万物并不知晓,是在成长中才逐渐了解认识到这个世界,此为认知,等我们在世界中遇到问题,产生思考,想出解决之法,此为智慧。”

“人非生而知之者,需他人教授、自己学习、自己思索方能有知,因而在知之一途中,当选择有益可知之物,摒弃那些有害之物。”

“且还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即知道一件事物是那个样子,也要知道它为何是那个样子。”

巴克特里亚学者团的不少学者点了点头,这秦国学者说的好啊,不能仅看到事物露在外边的现象,还要了解现象的深层成因。

“信,既是诚实守信,也是表里如一,即所行便是所思,有所思便会有所行,思行一致,而不会所思一套,所行又是一套。”

这时代的许多儒生的确在践行这一套,他们想做某事,那就真会不畏惧生死去做,譬如淳于越。

郦食其没有再深入讲下去,儒家思想博大精深,若要深讲,这些巴克特里亚学者十有八九听不懂,像“义利之辨”、“义”与“礼”的关系、“义”与“仁”的关系,为何要舍生取义等。

他讲起了儒家的其他内容:“凡我儒家弟子,当习六艺,方可为君子。”

讲到这,郦食其觉得这些异邦学者可能理解不了何谓“君子”,简单解释了一句:“诸位可认为君子便是我儒家学说中真正的人。”

巴克特里亚学者们点了点头,懂,就是完美的人。

“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仪规矩,‘乐’指音乐舞蹈,‘射’可认为是射箭,‘御’是驾驭车架,‘书’是指识字、书写、做文章,‘数’便是算数。”

秦国这个叫“儒家”的学派,学的东西挺多啊,不仅要读书识字,还要学音乐、射箭和驾驶车架。

这儒家学者是文武皆能,并非只知道门头读书识字、做学问。

该不会秦国的诸子百家都是这类学者,那岂不是秦国的学者皆能文能武?

一个有很多学者,还是能文能武学者的国家,想想都觉得可怕。

难怪秦国那位皇帝想让秦人皆为学者,使秦国化为一个学者之国,敢情是这么个学者之国。

以后秦人是既在学识上胜过别人,在武力上也胜过:诸位要是听不懂洒家的道理,洒家也略通拳脚!

而要想让整个国家人人都读书识字,都拥有学者一样的学识,秦国的国力也必定极强,反正他们巴克特里亚是不可能做到,也不会去做。

秦国有这么多学派,还有这么多学者,必定学术氛围浓厚,那里可能有远超于他们的研究,一些巴克特里亚学者生出想去秦国看看的冲动。

这正是李念让大秦使团在出发时带上一批学者的一个原因。

既好向出使诸国传播大秦的文化,也是想在诸国学者心中营造出“秦国乃学术圣地”的观念,以此吸引优秀的异邦学者不远千里万里跑来大秦取经。

世界中心在大秦,那里有最英明的君王,有最繁华的城池,有最先进的学问,有最优待学者的环境,当往之!

郦食其接着道:“我儒家弟子必须修习四书五经。四书者,《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者,《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当然,这些都是过去式了,如今的儒家已在李念的影响下与时俱进,可不只要学习这些,还得学习格物、地理等科目。

其他学派也差不多,都在向综合性学派转变,只是都保持了学派的根本思想,这个不能变,若是变了,那也就不叫儒家或者墨家。

这也是时代发展所必须,若不顺应时代的变革,一直顽固不化,将被时代所抛弃,这时代的诸子百家可不傻,反而很懂得顺时而行。

李念也没阻止诸子百家的自我变革,反而挺期待这些百家学派会变成何等模样。

“在我儒家中,当先修个人,再平天下,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听着翻译转过来的话,一些巴克特里亚学者深觉此言有理,一个人想要报效国家,为国做出一番事,首先得做好自己,秦国这儒家学说当真不错。

他们虽也有思考个人与国家,探究人性、道德、伦理方面的学者,但感觉不如秦国的儒家学派。

现在的儒家还没发展至巅峰,要是后来巅峰状态的儒家,会让他们认识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金量。

儒家的学问在后来都比西方玩的那些先进,更遑论是这个时代,不说是降维打击,也是热武器对冷兵器。

郦食其道:“我儒家于百家中有三子最为知名,为首者自然是孔子,其次者为孟子,再次者为荀子,为我儒家在百家诸子中的知名贤哲。”

其实还有曾子、颜子等,但郦食其未将其等给列出。

郦食其决定给这些巴克特里亚学者挖个坑,他笑道:“我儒家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而荀夫子则认为人性本恶,诸位认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