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真相(2 / 2)

霍静道:“陛下说的是。不过微臣要说的不是易者的事,而是最近吵的沸沸扬扬的苏玉被杀案。”

皇帝有些疑惑,问道:“这件事不是正在查吗?未定之案有什么好讲的?”

霍静道:“目前案子确实还在查,不过原先的主审官花遥于昨日已经被辞退,而由苏大人推荐的新任的主审官,只怕现在的目标已经不是查出案情真相,而是在着急忙慌地为我罗织罪名了吧?”

皇帝道:“爱卿此言何意?”

霍静瞥了一眼苏礼,双手呈上一封文书,说道:“这是刑部王羽今天交给他上司张晓的文书,说是自从新任的主审人到了大理寺以后,未去现场,只提审犯人,每次都是痛打一顿,之后诱导他们签字画押。微臣认为,这样的人只怕审不清楚这个案子,会造成大量冤假错案,寒了百姓的心,恐怕也于江山社稷不稳。”

侍卫上前接过霍静手里的文书,走上台阶,低头递到皇帝面前。皇帝翻开看了几页,看了一眼苏礼,便将文书摔到一旁,说道:“真是胡言乱语,恬不知耻。”

霍静道:“既然要断案,微臣这里也有些线索,不知陛下可否容微臣讲述一二?”

皇帝道:“爱卿有话直说便是。”

霍静道:“启禀陛下,花遥前两天已经查清,所谓的杜子期等人蓄意谋杀苏玉,纯属子虚乌有。当时是苏玉安插在杜子期等人中的内线张伦,将王谦、杜子期等人要去怡红楼之事告知了苏玉,苏玉才准备去怡红楼‘偶遇’王谦。而在案发现场,围观的人群也没有听到杜子期等人有挑逗王谦和苏玉争斗的话语。由此可见,发生在怡红楼中的事完全是个意外。”

满朝大臣震惊,纷纷开始交头接耳,皇帝也为此侧目。过了良久,待到朝堂安静下来后,皇帝缓缓说道:“现在既已查明案情真相,那么这件案子就不必再继续查下去了。苏礼在苏玉被一案中,滥用权力,随意搜捕,致使众多大臣无辜下狱,但念在其经历丧子之痛,其情可悯,现逐出司礼监,留待后用。”

大臣们附和道:“陛下英明。”

可霍静显然不想就这么遮过去这件事,他说道:“陛下,微臣还有话讲。”

皇帝有些不乐意地看向他,说道:“你说吧。”

霍静道:“就在昨天晚上,微臣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是苏礼家的官家,他说他得知了苏礼的秘密,害怕被他灭口,于是连夜跑来投奔我。我当时觉得很奇怪,有什么秘密会将苏礼的亲信逼到我家里来。于是我百般询问,最终在我的苦心劝说之下,他说出了实情——在那天晚上,苏玉并非是在怡红楼里身受重伤,回到家后当场死亡。相反,在他回到苏府的时候,他虽然看起来伤的很重,脸上血流不止,但是实际上却没受多大伤,甚至整个人还活蹦乱跳的。苏礼知道这件事后,便让他找人往苏玉茶杯里下蒙汗药。待到苏玉熟睡以后,再让这位管家拿花瓶猛击苏玉额头,最后苏玉不治身亡。”

皇帝眉头微皱,说道:“此事过于危言耸听了吧?他可有什么证据?”

霍静道:“在做了这件事后,他说他始终良心难安,于是偷偷保留了一块儿带血的花瓶碎片,只求不让此案彻底成为悬案。但没想到苏玉的尸体没过多久便被焚毁,死无对证,这个证据也失去了效用。最后他说,如果算证据的话,当时砸死苏玉的那个瓶子,是陛下赏的青花莲纹葫芦瓶。这个瓶子在苏府只有一个,现在已经被丢弃了。陛下可以差人去苏府搜查一番,若是还在的话,自然是他一番胡言乱语,甘愿受罚;若是不在的话——”

没等皇帝说话,苏礼率先说道:“霍静,何必赶尽杀绝呢?”

霍静没有再说,只是默默退回了自己的位置。

皇帝看向苏礼,说道:“苏礼,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吗?”

苏礼道:“没什么好说的了。奴才侍奉主子的这段日子,是奴才最开心的时光。愿主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健康长寿,愿逆贼土崩瓦解,愿大丰永世长存。”

看着已经认命的苏礼,皇帝也感慨万千。他很想救下苏礼,救下这个牺牲自己养子来帮助他整治这些门阀世家的人。但他终究不能一意孤行,特别是现在敌兵压境,急需这些门阀世家们出力的时候。最终,皇帝为苏礼做了最后的一件事——罢职为民,逐出京城,永不录用。就这样,一代只手遮天的风云人物匆匆落幕,仿佛从未出现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