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雨中贴公告(2 / 2)

“怎么办?”小王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焦虑。

“还能怎么办?敲门,挨家挨户问!”我咬了咬牙,硬着头皮说道。这是最笨的办法,也是目前唯一的办法。

我们开始从一楼开始,小心翼翼地敲响每一户的门。有的门内传来电视声或脚步声,但门上的猫眼暗了一下之后,便再无动静,显然是主人从里面观察后,选择了不理会我们这两个陌生的、湿漉漉的不速之客。有的门敲了许久,也无人应答。不知敲了多少户,在我们几乎要放弃,准备联系同事寻求其他途径时,二楼的一扇门,“咔哒”一声,打开了一道细细的门缝。

门缝里,是一张中年男子的脸,面色疲惫,眼袋很深,带着警惕和被打扰的不悦打量着我们。“找谁?”他的声音沙哑而冷淡。

我们赶紧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湿漉漉、急匆匆地、尽可能清晰地说明我们的来意和身份,并指了指楼下那扇紧闭的单元门。

他听完,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形成一个深刻的“川”字,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耐烦和质疑:“这家?早就没人住了,听说去外地好几年了。你们贴这玩意儿给谁看去?再说了,这楼道是大家的公共区域,你们随便贴了,到时候清理起来又是麻烦,还不是我们这些住户的事儿?”

这番质问,像一盆冷水迎面泼来。我们只得再次重复那套在肚子里已经滚瓜烂熟、不知演练了多少遍的解释:这是法律规定的公示程序,是为了保障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避免未来的纠纷,张贴在指定位置是规定要求,后续的清理也会有相应流程……我们说得口干舌燥,语气近乎恳求。

中年男子听着,脸上的表情依旧是不甚情愿,但或许是被我们的狼狈和执着所触动,又或许是懒得再与我们纠缠,他最终还是嘟囔着:“唉,算了算了,你们这些部门,尽会给我们小老百姓添麻烦……”一边说着,一边极不情愿地伸手从门内拿出钥匙串,找出门禁卡,隔着门缝“嘀”地一声刷开了单元门。

“谢谢!真是太感谢您了!”我们连声道谢,几乎是挤进了单元门。

楼道里阴暗而安静,弥漫着一股老房子特有的潮湿气味。我们不敢耽搁,迅速在指定的、略显斑驳的墙面位置上贴好公告,拍照留存。整个过程,都能感觉到身后那道并未完全关闭的门缝里,投来的审视和不快的目光。完成这一切,我们再次道谢,几乎是逃也似地离开了那栋楼。那种不被理解、甚至被视为“麻烦制造者”的感觉,比冰冷的雨水更让人感到心寒。

雨,依旧时大时小,没有丝毫停歇的意思。我们的衣衫,早已湿了干,干了又湿,不知道循环了多少次。湿透的布料紧紧地贴在身上,黏腻不堪,摩擦着皮肤,带来一种极其难受的触感。鞋子更是早已灌满了水,每一次抬脚、落地,都能清晰地听到里面发出“咕叽咕叽”的声响,在这寂静的楼道里或者空旷的小区中,这声音显得格外清晰和刺耳,仿佛在不断地提醒着我们此刻的狼狈。

精神和体力,都在透支的边缘徘徊。长时间的紧张、奔波、沟通、被拒绝,消耗的不仅仅是身体的能量,更是心神的韧性。脸上的笑容早已僵硬,解释的话语也变得机械,只剩下一个念头在支撑:完成它,完成清单上的所有任务。

然而,命运似乎觉得给我们的考验还不够。在寻找名单上另一个目标“芙蓉里”时,我们依赖的导航系统,竟然成功地将我们导进了一条正在施工中的死胡同。前方是黄色的施工围挡和泥泞的坑洼,根本无法通行。我们被迫倒车,在狭窄的、积水的巷子里艰难地调头,重新寻找路线。这一来一回,白白浪费了近二十分钟极其宝贵的、如同黄金般的时间。看着手机上那令人绝望的“重新规划路线”的提示,一种近乎崩溃的烦躁感涌上心头,我几乎要忍不住一拳砸在方向盘上。

傍晚五点多,天色已经如同被浓墨浸染过一般,迅速黑沉下来。雨,终于在这一刻,奇迹般地、渐渐地停歇了。只有屋檐和树叶上偶尔滴落的水珠,还在证明着刚才那场暴雨的疯狂。

我们拖着仿佛已经不属于自己的身体,麻木地、一步一步地挪向了名单上的最后一个堡垒——“枫丹白露国际公寓”。这个名字,就带着一种与我们此刻状态格格不入的奢华与距离感。

果然,当我们的车——一辆沾满泥点、狼狈不堪的公务车——试图驶入那气派的大门时,立刻就被身形挺拔、制服笔挺、面无表情的保安礼貌而坚定地拦下了。摇下车窗,我们与保安对视的瞬间,能清晰地看到对方眼中一闪而过的惊讶和审视。我们此刻的形象,堪称“惨烈”:浑身湿透,头发凌乱地贴在头皮和脸颊上,裤腿和鞋子上溅满了泥点,脸色因为疲惫和寒冷而显得灰暗。这与眼前金碧辉煌的酒店式大堂、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地面、以及空气中若有若无的香氛气息,形成了尖锐到近乎讽刺的对比。

我已经连挤出哪怕一丝职业性微笑的力气都没有了,甚至感觉脸上的肌肉都已经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