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联名款(2 / 2)

最终道:“我给马科长打个电话。”

梁书弗这才明白宋征道意思。

海市服装厂声名在外,改革开放后,不少个体户都想到这边来碰运气,万一能拿到一些残次品,或者能拿到一些清仓的尾单,转手就能赚一大笔。

门卫每天要应付形形色色的人,她又面生,还年轻,肯定会被门外看在门外。

就算最终能找到马科长,可耽误时间不说,还没谈判,她就落了下风。

宋征的安排,唬住了眼高的门卫,让他们能顺利通过这第一个拦路虎。

果然,她还是嫩了点。

而宋征——

“看我做什么?”

“没什么。”

梁书弗摇头。

这时门卫小跑着过来,“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这是两位的访客牌。”

他递过两张临时证件,“你们随便找个地方停车,会有人来接你们。”

“麻烦师傅了。”

宋征发动汽车,从车里拿出两根过滤嘴中华。

门卫接过,脸上的笑意更甚。

“不麻烦,不麻烦。车子往前开,在大楼前的花坛边有停车位,你们停那就行,马科长派的人在楼下等你们。”

宋征对他敬了个飞礼,一脚油门开进了厂区。

梁书弗觉得自己的人情世故不错,可宋征更是驾轻就熟。

等两人停好车,一个穿着白色的确良短袖衬衫的年轻人跑了过来,“梁同志?”

梁书弗颔首,“是。”

“我是江首农,您喊我小江就好。马科长让我带您去会议室。”

江首农没有一点因为对方是个学生而轻视,还十分自然的自称小江。

就冲他这份情商,梁书弗就佩服。

果然,国营大厂人才济济,每个人都不能小觑。

会议室里坐了五个人,分别是副厂长、销售主任、生产主任、马科长以及昨天见过的刘家栋。

梁书弗看到这架势,和宋征对视了一眼。

这海市服装厂有点意思。

她不过是一个小小个体户,商量的也不过是两件衣服的版型设计合作,竟然出动这么多人。

果然是胆大心细的做事风格。

对梁书弗来说,是重视,也是压力。

马科长作为中间人,热情招呼两人坐下,“梁同志,宋同志,我给两位介绍下。”

“这是我们厂的袁副厂长,这位是程主任,这位是负责生产的陆主任,还有这位,你们昨天应该认识了,刘组长。”

双方互相问了下好,梁书弗坐下,江首农手脚麻利的给大家泡好茶,安静地坐在下手。

“咳咳,梁同志,我们今天是想和你谈谈粗呢短外套和军装风衣那两款衣服的版权问题。如你所见,我们厂十分欣赏这两款设计,想要买来生产。”

梁书弗客气的笑笑,“能被国内服装厂的龙头夸赞我的设计,我感到十分荣幸。”

刘家栋已经忍不住插口了,“梁同志,昨天我邀请你来我们工厂,副厂长看到你的设计后,对你也十分欢迎。”

袁副厂长十分和蔼,就像个路上随处可见的老人一样。

“昨天刘组长和我一说完,陆主任又和我说要买你的两款设计,我就在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让我们厂的两员大将如此推崇。今天一看,果然灵气逼人。”

“您谬赞了。”

梁书弗从始至终表得体,并没有因为高规格会见而诚惶诚恐,也没有飘飘然,忘记了自己的坚持。

“昨天我和马科长说过,我愿意和贵厂合作,由贵厂生产那两款服装。不过我也有一个条件。”

一直沉默地程主任开口了,“你提的要求,从来没有过先例。一件衣服,有两个品牌,这不是乱来吗?”

“并不是两个品牌。”

梁书弗将自己的理解向在座的几人缓缓道来。

“粗呢西装和风衣都是商务休闲风,和之前贵厂的服装风格并不相融。

联名可以融合我们亮晶晶和贵厂的品牌特色,让服装更具独特性和吸引力。”

她看了下众人,继续道:“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越来越注重吃穿方面的消费。

南方那边的工厂,从港城抄了不少新款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我买羊城货。他们不追求品牌,只在乎款式。

各种小厂如雨后春笋一茬接着一茬的开出来,有些在短短一年内就快速壮大。”

梁书弗将目前服装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语挑破。

海市服装厂虽然是龙头,但若在款式上不思进取,很快会其他后起之秀甩在后面。

所以他们才会启用海外经历的设计师。

既是破局也是冒险。

“我们可以将联名款做成限量发售,引起大众对时尚和个性化的追求,充分调动满足消费者的热情。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她不打无准备的仗,“这是我设计的联名品牌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