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6章 敬回不去的平安夜(1 / 2)

好莱坞:导演旋风 意戒 1282 字 23小时前

以前就喜欢来这小丘上望远,总想着长大要离开这里,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如今一切都有了,却多了些思乡之情。

或许年龄越大,越容易怀念家乡吧,爷爷当时的心境恐怕也是这样吧,从会在不经意间,回想儿时的点点滴滴,以及那片回不去的故土。

他终有一日回到这里,但有些游子却一生再也无法回家,不是不思念,只是已无缘。

回到客厅时,他发现伊万卡和母亲头挨着头翻相册。八十年代那页,年轻的玛丽站在抗议转基因作物的游行队伍最前排,身旁的农夫们举着“俄亥俄土地不需要孟山都”的标语。“当时你爸吓得连夜把试验地犁平,”玛丽指着照片大笑,“结果发现我游行横幅里缝着备用种子。”

“没想到你曾经也是社会活动家呢,老妈,”古旋风打趣一句。

玛丽微笑道:“那时候,你还小,所以一边游行一边看街边有没有电话亭,随时要打电话询问你的情况。”

“他当时跟谁在家啊?”伊万卡好奇的问道。

玛丽回忆说:“小风很小的时候,很喜欢他奶奶,老太太性格好,他怎么哭闹都不生气。”

“是啊,我记得那时候奶奶总喜欢给我喂燕麦粥,但我不喜欢吃,搞得到处都是粥泥,老爸每次看到就想揍我一顿,结果被奶奶拿棍子赶得灰溜溜离开,挺好玩的,”古旋风说着还配合着动作,显得很滑稽。

伊万卡忍不住娇嗔道:“你小时候肯定很调皮。”

“这倒没错,长这么大,唯一揍我的人只有老爸,老头子下手也挺狠,每次都要几天,屁股才能消肿,不过他也挨揍不少,揍他的人是爷爷,呵呵。”

玛丽和伊万卡都笑了起来,这些事在古家不是秘密,古诚海也是这样过来,但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棒下出孝子的那套教育了。

客厅里的笑声渐渐平息,玛丽轻轻合上相册,指尖在磨损的皮革封面上摩挲。

那些泛黄的照片承载的不仅是记忆,更是一种传承——古家三代人的教育方式,在严厉与温情之间微妙平衡的智慧。

“其实你爷爷打你爸,也不全是因为他淘气。”玛丽的声音沉静下来,目光投向窗外的橡树,仿佛透过时光看到了更远的过去。“那时候日子苦,你爷爷总说,人得先学会敬畏规矩,才能活出骨气。”

古旋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记得爷爷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粗糙却稳当,能一鞭子抽得父亲不敢吭声,也能在寒冬夜里默默替他掖紧被角。

那种矛盾的爱,如今回想起来,竟透着某种朴素的哲学——疼痛是成长的代价,而规矩是生存的铠甲。

爷爷常说:“打,不是要你怕我,是要你怕犯错。”

他曾在地里对年幼的古旋风解释:“麦子抽穗前得经几场风雨,人也一样。”

相比之下,奶奶的教育更像一场无声的细雨。

伊万卡拿起一张老人抱着古旋风婴儿时候的照片:“她真的从没发过脾气?”

“那会有不会生气,只是她生气时不说话,”古旋风笑着比划,“比如我把粥打翻了,她就蹲下来一勺一勺重新舀,动作慢得像在数米粒,那时候我才知道,比挨骂更难熬的,是让人失望的安静。”

这种以静制动的智慧,暗合了另一条训诫:“言语如钉子,拔出来也有洞。”

奶奶用沉默教会他自省,用燕麦粥的香气代替责骂,甚至在他赌气不吃饭时,故意把蜂蜜抹在粥碗边缘,那是她独有的温柔陷阱。

“但到了现在这一代,这些法子都不管用了。”玛丽突然转向伊万卡,语气带着调侃,“以前小风想学他爸用皮带吓唬其他小孩子,结果被他爸揍了。”

古旋风尴尬地挠头,时代变了,当“孝子出在棍棒下”的谚语遇上现代教育学,古家的传统显得格格不入。

他曾在老爸面前问:“爸,如果现在让你选,还会那么打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