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拘魂兽控录(2 / 2)

先将之前看过的银匣尽数收入虚影珠,陈序单独拿出“拘魂总谱”,再逐一打开剩余银匣,里面多是泛黄古籍与卷轴,记载着修行、阵法等诸多繁杂内容。

陈序耐着性子翻找,打开三十多个银匣后,终于看到一本封面印着兽头图案的册页,翻开第一页,“拘魂兽控录”几个小篆字映入眼帘,扉页上“以魂为引、以气为媒、通兽之心”的字迹虽有些褪色,却清晰可辨,正是关于操控凶兽的传承记载。

将其余银匣尽数摄入虚影珠后,陈序轻轻抚过册页上的文字,只看了几页,便被其中系统的控兽之法深深吸引。

这“拘魂兽控录”并非简单罗列技巧,而是从修士与兽类的本质联系入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控兽体系,字里行间透着蚀风国修士对“魂”与“兽”关系的深刻洞察。

开篇“以魂为引”四字,在古籍中被拆解为多层要义。

书中记载,修士需先凝练自身神魂,将一缕精纯魂息剥离出来,通过特定法诀使其化作无形“引丝”。

这引丝不同于寻常灵力,却能精准捕捉凶兽的“魂核波动”,每种凶兽体内都有一处凝聚精神与本能的核心,类似修士的神魂,只是更为原始粗陋,其波动频率与凶兽的品类、性情、强弱直接相关。

陈序对照古籍所述,尝试运转自身真灵之力,指尖溢出一丝近乎透明的魂息,按照书中记载的“缠丝诀”法印掐动,果然感觉到那缕魂息变得如发丝般柔韧,隐隐能感知到帐外巡逻战马的微弱魂核波动,虽模糊不清,却真实存在。

接着便是控兽的关键一步,当修士通过魂息引丝锁定目标凶兽的魂核后,需以自身魂力为墨,以灵力为笔,在凶兽魂核上刻下专属“拘魂印”。

古籍中详细绘制了十三种基础拘魂印,分别对应温顺、凶戾、迅捷、防御等不同特质的凶兽,每种印纹的线条走向、灵力灌注节点都有严格要求,书中特别警示,使用拘魂印需万分谨慎,若魂力波动不稳,轻则导致印纹溃散,让凶兽受惊反噬,重则震碎其魂核,使凶兽当场暴毙。

陈序看着古籍中复杂的印纹图谱,手指不自觉地在空中临摹,只觉每一道线条都蕴含着精妙的神魂操控之法,绝非短期能够掌握。

开始的几页陈序还能勉强看懂,只是后面“拘魂兽控录”描述的内容极为复杂、晦涩难懂,这么看下去,怕是几个月都搞不明白,他眼下还没时间将精力放在这上面。

匆匆翻过几页,陈序一眼扫过核心要义,看到“以气为媒”,似乎是说要将修士的本命元气与野兽自身的“兽气”相融合,形成一种特殊的“契气”。

这契气像是桥梁,既能让修士感知野兽的状态,又能借此传递简单指令,甚至在必要时借自身灵力短暂增强野兽战力,但其中提到这种融合需耗费时日,还可能因元气损耗对修士造成反噬,这些关键风险点,陈序倒是特意记在了心里。

再往后翻,“通兽之心”四个字跳入眼帘,大致是说控兽的高阶境界并非强行压制,而是要通过前期建立的魂印与契气,去感知野兽的情绪与本能,再以温和的方式引导,而非一味用魂力强迫。

书页中似乎还记载了某个修士与猛兽建立信任的案例,陈序只扫到“每日疗伤”、“传递关怀”等字眼,便匆匆翻过,只明白这是一种更费心力却更稳固的控兽方式。

除了这三大核心原则外,书中还零散记载着针对不同野兽的控兽要点,飞禽类大概是要模拟其鸣叫频率来接近,还需借助风属性灵力增强其飞行能力,走兽则分群居与独居,群居的可先控首领,独居的需先打消其警惕,鳞甲类要找准魂核位置,避开厚重鳞片,还得处理其体内淤积的“浊水之气”。

至于那所谓的“群兽控御术”,陈序只看到“需分化神魂”、“构建阵图”、“金丹境以下慎用”等警示,便知这是高阶技法,眼下根本无需深究。

短短半天时间,陈序便将“拘魂兽控录”翻完,合上册页时,烛火恰好跳动了一下,映得他眉头微蹙。

虽只是粗略浏览,却已让陈序明白,蚀风国的控兽之法远比原沙宗的“万兽引”更系统,从基础的神魂牵引,到高阶的心念相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只是这法门对神魂与元气要求极高,绝非短时间内能掌握,更别提用来应对眼下水仙丘与起风岭的凶兽危机。

看完‘拘魂兽控录’后,陈序瞬间想到,当初他们远袭飞鹰堡的时候,从一支商队中缴获了几枚燃血丹便是出自原沙宗,这种丹药可以在短时间内极大提高修士的战斗力,就是对修士自身的反噬太强。

商师曾说过,埋骨沙漠在‘大灾变’之前,被称为‘风之域’,由蚀风、鸣沙、陵风三大帝国分治,蚀风部族是蚀风国遗民,原沙宗的宗门之地又在一个叫‘鸣沙山’的地方,巫医、池云渊、卓御他们当年向湖泽荒原西南区域探查,遭遇到的翟氏一族,又自称是鸣沙国遗民。

这种种迹象加在一起,让陈序渐渐的将埋骨沙漠之前的‘风之域’的图景构建出来,尤其是商师在‘蚀风国秘境’中说的话,让他更加确信,后面出现的将是难以想象的风暴。

一直到傍晚,陈序才将册页与“拘魂总谱”一同收入虚影珠,目光重新落回沙盘,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的制定出应对荒兽冲击的策略才行。